第八节开场的邵文清一人上台,她是这么说的,“曹植在《洛神赋》中对宓妃表达了三种情感,一是倾慕之情,赋中详细描述了洛神的美丽和优雅,曹植对她充满了深深的倾慕之情。他赞美洛神的容仪服饰之美,以及她的言辞和举止,都体现了他对她的爱慕。
第二层是无奈与悲伤,尽管曹植对洛神有着深深的倾慕,但由于他们之间的身份差异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限制,他们无法在一起。这种无奈的情感贯穿了全文,使得作品充满了悲伤的气氛。
第三种说的是思念与怅惘:在洛神离去后,曹植对她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他顾望思慕,不忍离去。这种深深的思念和怅惘之情,也体现了曹植对洛神的真挚情感
总的来说,《洛神赋》通过描述曹植与洛神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作者对于爱情、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地位。”
这不是,这不是……
迟明海觉得这一定是巧合,而不是命运和警示。
邵文清继续,“纵观三国时期,提到千古名篇,除了洛神赋,我们绝对绕不过一个人一篇文,是的,它就是丞相的出师表。出师表不仅体现了丞相的忠诚和情感,更蕴含了他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和责任感。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请杨多智、郝博一起吟唱丞相的出师表。”
什么叫吟唱?
轻声唱慢慢和,加朗诵还有戏腔。
轻唱诉情感朗诵豪迈戏腔犀利洒脱速度快——黄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同学们对这首出师表下了死力气,务必追求尽心而有致敬之意。
杨多智与郝博分工,一唱一和,前者主嘱托后者主思绪展开回忆感慨感恩,出师表一分为二各执其一,还不能扰乱对方节奏。
至今为止只有他俩能完成这节,没有场替。
实在是出师表字数也不少,别的节基本是选段,出师表选了又选,最后大家都不选了,因为委实是不好选,前后都不能抛弃,这才定下两个人。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