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波府回来后卫姝便在房内收拾着衣物。
白芷做了点心瞧着收拾衣物的卫姝连忙上前说道:“将军,这些让奴婢来做吧奴婢和半夏做了些点心,将军先用点吧。”
“不了,明日就要随军出征,这些衣物是军中所用我必须自己来。”卫姝收拾着衣裳,白芷却只能在一旁看着:
“可将军回来还不到一个月,怎么又要出征啊。”
“边关告急,便不能不去。”卫姝轻描淡写的说道可心里到底是有几分难舍。
原想着此次回京后能与四王爷能有时间相处,却不想他却迟迟不回京,如今边关告急,她又得随军出征,也不知道再见会是什么时候。
“将军,将军,柴郡主来了。”正在此时半夏的声音在屋外响起。
卫姝连忙放下手中的衣物,正欲出门相迎柴郡主却不想柴郡主却已经来了:“姐姐卫姐姐告诉你个好消息皇兄明日就回京了。”
卫姝有些惊愕的看着她有些不太相信:“你说什么?”
“皇兄明日就到京城了姐姐乔迁皇兄不曾前来,此次回京,定会跟姐姐好生庆祝。”柴郡主顺势挽过了卫姝的手臂便往屋内走去。
“可我明日,要随军出征,前去边关。”卫姝缓缓说道,语气中满是不舍。
柴郡主脚步微顿,连忙侧首看着她:“不能晚几日去?”
“边关告急,不可不去。”卫姝认真的说道,尽管心中满是不舍与叹息,她依旧不能表现出来,只得若无其事的领着柴郡主进屋,吩咐半夏去准备茶水。
柴郡主瞧着卫姝眉宇间的那么愁绪,也不由的叹气:“你与我皇兄倒还真是好事多磨啊。”
卫姝却也只是笑了笑,当初答应了四王爷,许他一个天下太平,那么她就一定要实现才行。
太平兴国五年动十一月,皇帝亲征御辽,朝政交由丞相潘仁美搭理,而宋军在关南与辽军交战时,大获全胜。戊午,驻军大名府,宋军于莫州与辽人交战,败绩。
十二月乙酉,皇帝亲临大名府。
屋内炉火烧的旺盛,巡查完排兵部署回来后的皇帝进了屋,在门口脱了大氅,由内侍小心翼翼的捧了出去清理着大氅上的积雪。
皇帝刚坐上暖榻,便有内侍送来手炉,又将火炉挪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瞧着站在门口的潘豹,这才悠悠的开了口:“进来吧。”
潘豹得了令,这才进屋朝着皇帝行礼道:“圣上。”
“你父亲匆匆的遣你来大名府,可是京中一切安排妥当了?”皇帝瞧着内侍为自己斟上热茶,却抬首示意内侍将这热茶奉到潘豹的面前。
潘豹小心翼翼的接过茶杯,将热茶一饮而尽,这才行礼道:“启奏圣上,父亲只是让臣将书信交于陛下。”
潘豹说完,便从怀里取出书信,由内侍再交到皇帝的手上。
皇帝拆了书信,仔仔细细的读着上头潘仁美写的话,唇角不由的勾起一抹阴诡笑意,瞧得潘豹脊背发憷。
皇帝顺手将书信扔进了火炉之中,瞧着火蛇卷起信纸,燃烧成了灰烬:“你父亲为了向朕表忠心,可谓是煞费苦心,可别以为朕不知道,他真正的目的,是想借朕的手,除掉德芳。”
潘豹闻言,连忙抱拳单膝跪地行礼道:“父亲与臣的忠心,天地可鉴,绝无半点私心。”
皇帝瞧着眼前的潘豹,倒也不曾多说什么,只是让潘豹起身来,随后便书信一封,让潘豹带回了京城。
易州大营,营寨前士兵森严戒备。
校场内,因卫姝本就隶属前锋营,此刻更是深得郭进将军的器重,此刻正在训练着前锋营的士兵,每喊出一声,士兵便打出相应的招式,整齐划一,格外的振奋。
杨七郎瞧着那高台上的卫姝,连忙兴冲冲地的跑了过去,刚开口喊了一声,卫姝便朝着他投去了警告的目光,七郎立即住了嘴,等着卫姝走了过去。
“以后啊,不许在军营里叫我姐姐,听见没有。”卫姝一脸严肃的说道,见着七郎连连点头,她随后才笑着问道:“方才一直不见你,做什么去了?”
“这不又快过年了么,我娘从京城送来了这些士兵的家书,我方才去元帅那里领我们前锋营士兵的书信了,顺道,还取来了姐姐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