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他发起挑战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他自己又是一个尚武的人,这样博采众长了解更多武术招式的机会他怎么会放过呢?
或远或近的修习武术的人都前来和张三甲比试一番。一场场比拼过去张三甲屡战屡胜,名气也越来越大。当时的武术名师们也对张三甲是啧啧称奇。
此时天津十分有名的霍元甲早就听说了有这样一位神人,心里也有些痒痒。很快二人便约定了时间场地,一场武学大师的比拼便要开始了。张三甲虽然是武状元可为人并不傲气,
且一直都坚持钻研武学,从没有废止练功。在武术流派上张三甲是以力见长。在多位名师座下学习的经验又使他融会贯通,增强了技巧性。
正因如此张三甲掌握了多种兵器和不同类型的武术招式,并且很好地应用出来。霍元甲在当地也有“霍大力士”的称号。霍家祖传的“秘宗拳”绝技也在霍元甲的继承与发展下,
形成了独特的“迷踪拳”绝技。对战一触即发霍元甲率先出手。霍元甲没想到自己的招数竟被张三甲稳稳接下,甚至还纹丝不动完全消化了力道。霍元甲暗自吃惊,
接下来张三甲的出招才真正让他意识到了二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差距。张三甲这一拳力道、技巧、角度、速度都让霍元甲无从防备,连连后退几步才勉强稳住了身形。
高手过招向来是点到为止。二人都知道这一场比试孰胜孰负。二人爽朗一笑,霍元甲回到天津继续增进武艺,张三甲仍然当他的御前侍卫。仅仅两招,
便让颇有名气的武学宗师甘拜下风,此时的张三甲更是意气风发。按理说,张三甲成为清朝的最后一名武状元,此时的清朝这样急需人才,
天生神力又武艺精湛的张三甲却为什么没能上战场报效国家呢?张三甲成为光绪皇帝钦定的御前侍卫,只给了他这样一个职位是不重视他吗?
其实不然,在清朝武状元、武举人出身的人本就没有直接通过考试成为武将的。张三甲在杨国昌那里学了很长一段时间后,
经杨国昌介绍来到一位叫杜回春的老师家中继续学习。这位老师也是武举进士出身,即使他离开皇宫也仍然是侍卫的职务。
由此来看,清朝武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很大一部分人才最终都成为了皇宫的武装势力。或许这才是武举制度的真实目的。由此可见在皇宫,
在朝廷张三甲注定是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无论他能两招打赢霍元甲,还是能在比武中胜过多少厉害的前辈,都不能为他赢来一个上战场的机会。
会试前他曾受到恭亲王的赏识。但恭亲王一直支持洋务运动,受到慈禧太后的打压,权力十分受限,而此时的恭亲王也垂垂老矣处在病中。
再三思索后张三甲向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恭亲王奕?说要回老家,他的请假皇帝还没有批准,他就回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