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面条是“子孙面”,又叫“喜面”,专门做给德鹏和陈吉吃的,如果擀出来凑巧是奇数根,恭喜,小夫妻能生胖小子。如果不巧是偶数根,遗憾,要生姑娘。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古来有之,遍布中华。
陈吉心想,这还用凑巧吗,稍微用点心,排出来奇数根,是必然事件而非偶然事件啊。不过,真要一不小心请了个实心傻媳妇来擀面条,稀里糊涂弄出来一个偶数,恐怕要惹阳老太不高兴,所以,保险起见,要找个心灵手巧的人。
阳三妈问,“那边都准备好了吧?”阳三妈是早年青岛的下放知青,一口青岛话。
“都准备好了。”阳老太说。
“那好,”陈二姑喊,“德鹏,抱你媳妇过门儿。”
德鹏抱起陈吉是经常性的事儿,轻松熟练,不过那都是在没有外人的场合。在一帮老太太围观之下,抱的人和被抱的人都傻乎乎地笑。平时德鹏过这两道门都要低着头,现在抱着陈吉,更高出一截,他不得不最大幅度地蹲下来,才穿着两道门,把陈吉放到西炕。两人面对面坐在西炕上,万事大吉。
陈二姑把刚擀的宽面条在大锅的沸水里快快地下出来,只捡最长的一根,盛到一个小碗里,面条的两个头露在上面,端进西间给德鹏,让德鹏与陈吉一人衔一头,从两端同时开吃。两人边吃边笑,吃吃停停,面条始终叨在嘴里,吃着吃着两张嘴连到一起。
陈二姑说,“可好了!放心吧,两个人保准能一路走到底。”
“他俩个一望就行的,有夫妻相。”阳三妈说。
“是的哈,两个长的哪么那么像?”陈二姑和德鹏四姨一起端详着德鹏和陈吉。
阳老太问陈二姑,“你看媳妇行的?”
“行的。”陈二姑说。
“不如你那个有漂头。”阳老太说,她一直念叨着陈二姑今年新娶进门的儿媳妇长得漂亮。
陈吉听她们说话,自己根本插不上嘴,傻乎乎的只有干笑。
“行的,行的,你这个也行的,老实。”陈二姑说。
今天村里另外还有一对新人结婚,他们的婚宴就在村里自己家里举行,一天到晚鞭炮和人声不绝。那新郎在本村土生土长一直没离开过,新娘是邻近不远的村子里的,德鹏自小不在这里生长,来这村两三年又外出参军和工作,与村里人并不熟悉,所以,晚上,村里能闹洞房的年青人,都上那一家闹去了。
阳老太家的客人们在阳德吉家吃过婚宴,基本都各回各家,德吉德美和德鑫夫妇带着孩子傍晚来了一趟,晚上也各自回自己的家里,只留下他们一家一个儿子金树、文文和正麒,还有同村陈大姑家的孙子陶望。阳老太试图撺掇着四个孩子闹洞房,男孩子们打闹是个好手,闹洞房却没有经验,稍大些的陶望装着大人的样子瞎起几句哄,却怎么也闹不起来。
刚好,陈吉也没有对付闹洞房的经验,不用再装样子与人应付,坐在炕头靠着墙,笑嘻嘻地看他们四个互相玩耍打闹。
等阳三妈陈二姑们都走了,陈二姑也带走了孙子,只剩下老两口小两口和家里的三个男孩子,阳老太让三个男孩子呼呼啦啦一齐上了新房的炕。
“来啊,小儿唻,来迈枕头。”阳老太“啪啪”拍着一对大红的新枕头。迈枕头是结婚当天的最后一个仪式,传统仪式也不能少,且必须是男孩子迈,这也是为了确保新婚夫妇生男孩。
“我来迈。”“我来迈。”“我来迈。”三个男孩跳起来,争抢着要迈。
阳老太让个头居中的文文迈,她把枕头放到离墙根远一点,让文文站直了,稍加训练和指点,就让文文进入实践操作。
文文一只脚抬起,另一只脚起跳,从枕头那边一步跨跳到了这边。阳老太念道,“一迈金。”
正麒人小点子多,“哥哥你两个脚并着,同时跳过来。”
“那叫‘跳’!不是‘迈’!你懂不懂!”文文上二年级,学习挺好。
“瞧你那熊样,敢紧迈吧!”老大哥金树简单直接地训导弟弟。
文文端正身姿,前脚抬,后脚跳,又从这边成功到达那边。“二迈银。”阳老太念着,金树文文正麒跟着一起念,刚才培训的时候,都背会了的。
文文又端正身姿,抬一脚,跳一脚,边跳边笑,从那边回到了这边。“三迈迈个聚宝盆。”德鹏也加入了,老中青三代一起念。
“好!迈的真不错!给你们奖励,哈哈哈哈。”陈大爷进了屋,给三个娃娃一人奖励一把糖。
金树和正麒还没玩够,不甘示弱,你一个“一迈金二迈银……,”我一个“……三迈迈个聚宝盆,”推推搡搡,边迈边笑,停不下来。阳老太直嚷,“你都轻着点,一点不怕把炕给跺塌了!”
待三个男娃闹够,被陈大爷和阳老太拖进东间,辛苦了一天的德鹏和陈吉才算安静下来,拥有了宝贵的私人空间,凝望着墙上那张画里大眼睛笑容可掬的胖男娃娃,相拥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