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特殊需要的顾客,也可以要求商场雇员现场给顾客称重,雇员称完重后会将货物打包好,并在包装上用一个像是印章的东西,在包装上印上重量以及价格。
单单这个印制的价格,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模仿的。
徐皇后一行人在水果蔬菜区挑选了一些时令水果,如今这个时节,正是橘子、葡萄收获的季节,徐皇后还在商场里看到了不常见的苹果,在大明苹果被称为‘苹婆’,由于缺乏培育技术,如今的苹果远没有后世苹果的个头和甜度。
‘兴化百货’售卖的苹果是绿色的‘青苹果’特点是松脆香甜,皮薄多汁,难得一见的水果,徐皇后特意多买了一些,除了她们娘俩吃,也可以分给保护她们的暗卫和随身伺候她们的宫女。
这是上位者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徐皇后被称为贤后,与她善待身边人也是分不开的。
徐皇后几人推着购物车到结算柜台结账,结算柜台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柜台前两个账房先生手脚麻利地给顾客结算货物。
一人使用算盘快速计算着顾客堆上柜台的货物,一人负责记录每一样货物的种类、数量以及价格。
柜台上算盘声噼里啪啦,账房先生熟练地拨弄着算盘,直到最后一件货物计算完,才向负责记录之人报出总价。
这些账房先生都经过专门培训,每日除了背诵各个商品的价格之外,就是在反复练习算盘,直到确保一百次计算一次错误都不出,才算合格。
一人计算,另一人不但要记录每一笔结算的单价和最后结算的总价,而且还要负责收钱,确保每一笔钱都要与总价相同。
若是负责计算的账房计算错误,会在与总账房交账的时候被查出来,谁的错误谁负责。
兴化治下的货币如今是纸币、银币和铜钱混用,在兴化城各个商家早已习惯了使用纸币交易、纳税。
通州百姓因为宝钞的恶劣影响,对纸币的接受程度较低,百姓还是习惯交易使用铜钱。
因为兴化势力的强势介入,银币这种既保值,又美观的货币很快就得到通州百姓的喜爱。
如今的通州百姓大额交易更习惯使用银币交易,纸币也随着税收政策的推进,渐渐在百姓中间开始流通。
因为兴化的税收只接受纸币,各个商铺在缴税的时候必须到钱庄将手里的银币换成纸币。
每次兑换钱庄都要收取百分之一的兑换费,相反用纸币兑换银币却不收取任何费用。
商铺有些心疼每一次兑换的损失,开始有计划的接受一部分纸币交易,用于缴税使用。
这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等到百姓渐渐发现纸币与银币、铜币的价值没有任何区别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将银币换掉,换成纸币。
徐皇后来到通州一样需要将携带的金银在兴化钱庄兑换成兴化的银币和纸币。
当然这些琐事并不需要徐皇后亲自出马,自有暗卫提前将这些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