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事情没有你们想得这么严重!”
李诚殿高声喊了一句,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随后解释道:“之所以要把任务分级,就是应对这种局面,勤务院的确会平等地奖励每一个完成任务的修士,无论是本族还是外姓。但颁布任务的频次和数量,以及给任务评级的权限,自始至终都在我们李家手里。”
一番解释下来,场上的躁动总算有所减轻。
尽管大部分人依旧不明白,家里为什么偏要他们通过勤务院领取任务。
但家主和族老们承诺,勤务院颁布给内院的任务数量会更多,任务种类也会更加丰富,只有他们挑剩,或者来不及完成的任务,才会放置到外院。
此外,每个月还会固定发放福利任务。
所谓的福利任务,就是丁级难度的任务,会被定性为丙级任务出现在内院,内院弟子完成任务后,获取的奖励也是丙级奖励。
总而言之,李家鼓励族人完成更多任务。
只要不偷懒,李家子弟的待遇绝对不会比现状差。
而一些精英子弟,则可以通过改革后的勤务院,领取丙级、乙级,甚至甲级任务,获取远超过去的任务奖励。
虽然大部分人修为低微,但谁没幻想自己步入更高的境界?
以前的考功房,只有普通任务,任务奖励也是大差不差。
现在的勤务院能够领取更多、奖励更丰富的任务,不少上进心不错的族人,都已经蠢蠢欲动。
反正再差,也不比现在差不是吗?
如果李相鸣知道这种想法,可能会暗暗发笑。
因为李家目前,根本就没有这么多任务可以颁布。
李家职能机构完善,炼丹炼器有丹器房,制符布阵有符阵房,就连捕获妖兽都有捕兽房及其麾下控制的猎妖团。
留给勤务院的任务还有多少呢?
总不能像以前那般,去接造田房、矿政房的活干吧?
那样的话,李家子弟绝不会满足。
李谦雄和族老们的承诺,与大饼无异。
至少李相鸣认为,三五年内,勤务院改制,一定会损害部分普通族人的利益,倒是对于一些精英族人有所利好。
但精英族人大多都在内务府五堂,他们职责所在,未必有时间领取勤务院的任务。
所谓的让优秀者更加优秀,不过是空谈。
尽管如此,李谦雄对于改制勤务院一事,十分坚持,就连族老们也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原本他们还想推迟一段时间,但李相鸣的回归,为李谦雄找到了召开族会的理由。
李谦雄当然不是故意设局坑害那些修为低微的族人,而是考虑到家族未来的规划。
自从白面虎掳掠灵根孩童被李家发现后,李家就开始重视起了储备灵根种子。
当年李相鸣就曾亲自招收了六名李氏灵根。
随后数年,李家都是满额招收灵根种子,只要怀有李氏血脉,通通都上泰来峰。
等到李相仁筑基,李家在相字辈和继字辈的投入更加疯狂,招收灵根种子一事也从不含糊。
从李相鸣回归家族算起,十余年下来,李家的族人得到一次爆发式增长,目前已经稳稳超出三百人。
然而,李家为了提高决策效率,决意成立内务府,或废除、或调整了一大批堂、房机构,形成如今的一府五堂格局。
可以预见的是,等到最新一批灵根种子成长起来,一府五堂已经没了他们的位置。
因为一府五堂,仅有二十余房,充其量不过容纳二百来人。
一个萝卜一个坑,前人没走,后人又怎么进得来呢?
可若不能进入一府五堂,就无法领取职位俸禄,这对于年轻一辈修士,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李谦雄思来想去,最终将目光放在了勤务院身上。
勤务院是以悬赏的形式发布任务,供修士自主选择完成。
这个制度并不新鲜,考功房也有类似的职能。
只不过勤务院面向外姓散修,有其特殊性。
现在,李谦雄希望大幅提高勤务院的战略地位,让其成为与内务府相提并论的“晋升”通道。
修士的“晋升”通道,自然不是简单的职位,而是获取修炼资源的空间。
李家子弟之所以要在家中任职,最大的目的就是职位俸禄。
但如果李家子弟有机会在勤务院获取远超职位俸禄的奖励,他们又怎么会削尖了脑袋想要进入一府五堂呢?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管理才能。
像斗法才能出色的李相仁、李相裕两人,他们在宗门成长的速度,绝对会比在家族坐着不动拿绩功快得多。
勤务院改制之后,李家将给予每一位族人选择的权利。
他们或通过一府五堂的考核,进入各个职能机构任职,安安稳稳地领取职位俸禄;或进入勤务院,类似宗门弟子,通过不断挑战任务,获取丰厚赏金。
当内务府臃肿的时候,李家会抬高任务赏金,将家族修士引入勤务院;当内务府急需扩张的时候,李家又能通过提升职位俸禄,让家族修士回流。
这样一来,李家就能完美解决了未来“人多饭碗少”这一无法避免的矛盾。
而且,勤务院的任务不像考功房这么简单,而是分了多个层级。
李家子弟,可以通过完成高难度的任务,磨炼自己,从而成为更加优秀的修士,这点正是温室里成长起来的家族修士所匮乏的。
不得不说,李谦雄的想法虽然有些天马行空,但却令人兴奋不已。
哪怕是保守的族老们,也都心动了。
但想法与现实,却未必能对得上。
当勤务院弟子接不到足够的任务,或者说任务奖励不够丰厚时,这个制度就会轰然倒塌。
只有内务府不断扩张,取得足够的财力后,才能维持勤务院。
换言之,勤务院是建立在内务府之上的。
然而,李家目前,虽然无论从修士的数量、质量甚至声望来看,都已经积攒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但李家的势力范围依旧局限在当归山。
区区一隅之地,如何供养得起“庞大”的勤务院?
李相鸣不知道李谦雄是怎么想的。
哪怕他是家主心腹,李谦雄也不会将所有事情都告诉他。
他只能隐晦地提醒,但效果低微。
不过,李相鸣清楚,李谦雄绝非莽撞之人。
既然他这么着急推广勤务院,或许内务府也会迎来变革。
家里很可能是想一府一院齐头并进!
想到这里,李相鸣若有所思。
李家已经在蒲东沉寂了十余年,也是时候应该活动一下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