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大秦有名的将门世家。”
“万一他们也反对咋办?”扶苏问。
作为大秦的长公子,他得把所有可能都考虑到。
就算王家、蒙家对大秦、对父皇忠心耿耿,但在推恩令这种明显削弱他们家族权势的局面下,谁能保证他们会怎样。
嬴政不自觉地点点头,认同扶苏的担忧。
这才是合格的皇位继承人,一切从国家大局出发!
人不可全信。
“这问题确实棘手。”赵安摸着下巴。
他对王翦、蒙恬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描述。
没接触前,他很难判断这两人的真实性格。“王家一门两侯,蒙家虽然忠诚,但地位稍显不足。”
“这源于蒙恬父亲蒙武早逝,”
“以及王翦父子灭六国的功劳。”
“他们会不会在意推恩令,真不好说。”
“毕竟两家情况不同。”赵安边想边低声说着。
嬴政和扶苏听得分明,但都没打断,静静等着赵安的答案。
一柱香后,赵安摇摇头。“世上最难猜的是人心。”
“依我看,猜来猜去不如直接。”
“让皇上您亲自去问问。”
“我们在这儿瞎猜,都是空想。”
“皇上您也不知道。”
“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按我的猜测去处理王家、蒙家。”
“这两大家族战功累累,”
“是大秦军队的象征。”
“处理不当,会凉了将士的心。”
“所以,说到底,最终决定还得皇上您拿。”
“我们别操这心了。”赵安杂七杂八地说了自己的想法。
他不是没办法,只是觉得没必要。
嬴政在大秦士兵心中的威望不输王翦父子和蒙恬,这就是开国之君特有的。
“那么兄长有何减小影响的法子?”扶苏追问。
推恩令的影响肯定不小,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小,尽量让大浪变小浪。
“这当然有!”赵安笑说,接着道:“拉拢一批,压制一批,从内部瓦解他们。”
赵安定了个基调。
“这法子很简单,你们俩应该也能明白。”
“拉拢的人选,皇上您可以自定。”
“让他们子嗣进禁卫军,就是卫尉和中尉军。”
“但职位不能太高。”
“一来安抚权贵,二来掌控权贵后代。”
“在权贵看来,子嗣能进禁卫军,”
“也是种荣耀。”
“同时传达出一个信号,”
“皇上您打算重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