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少年们的诉说和自己的询问,得知年长一点的叫陈龙辉今年18岁、身材消瘦一点的叫朱海清今年也是18、脸蛋圆圆的那个叫舒刚今天16岁。
同时一些避难所的基本信息也有了初步已经了解。
新画县避难所原本只能收纳5万人,最多7万人。
但是现在已经收容超过了20万人,远远超出了当初建造的收纳极限。
但是因为地势关系,超出的人员得以全部生活在避难所的周围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也正因为收纳的人数超过了极限太多,不得已在物资分配上只能实行严格管控,同时鼓励大家外出寻找物资,猎杀丧尸。
因为资江河从新画县穿过,从而把新画县城分成了,西、东两个城区。
东城区属于老城区,新画县这些年的发展重心也一直在东城区。
所以从东城区,想要前往西城区只有一条8车道的跨江大桥。
后来建立避难所的时候,也正因为东城区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最后才把避难所设在了西城区。
歪打正着,末世爆发后西城区由于其人口相对松散的特性,西城区同样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惊恐之中。
然而,因为有国家设立的这个避难所的存在,经过初期的混乱之后,幸存者成功稳定住了局势。
避难所也迅速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作用,开始接纳逃难而来的幸存者。
随着收纳的幸存者的数量越来越多,物资开始逐渐变得捉襟见肘。
各路牛马蛇神,开始各显神通作威作福。
不得已,官方除了最开始的军部和后勤部以外,先后成立了好几支武装力量。
有维持治安,相当于末世前公安、武警、城管集合体的治安队。
有负责接纳幸存者和处理日常纠纷的应急管理中心,相当于末世前的收容所、户籍管理、医院、法院的综合体。
最后就是辅助避难所武装部队战斗的,雇佣兵工会。
治安队和雇佣兵工会归军部管辖,应急管理中心则归后勤部管辖。
避难所所有的决策都是由这几个组织的负责人制定。
而避难所的普通幸存者也分为三种。
一种是负责战斗的雇佣兵。
平时可以单人,或者多人组成小队外出猎杀丧尸收集物资。
但是每当避难所有需要时,雇佣兵必须无条件跟随在军队后面辅助。
第二种是手艺人。
避难所平常的设施维护和修建以及资源生产全部由这些人完成。
第三种是没有手艺也没有战斗力的,叫做拾荒者。
平时跟随雇佣兵外出打下手或者靠运气外出收集物资。
不管是战斗还是收集物资或是从事生产,都可以得到一定的贡献点。
避难所里面如果要交易除了以物易物,其他的都需要贡献点。
贡献点就相到于末世前的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