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炮兵的护卫队尚未将炮弹运送至赵贞所部,毕竟此次所需炮弹多达二千枚,林鹏一次性根本拿不出来。
毕竟这一时期的生产力较为薄弱,而且国战可不是仅靠某一个仙人就能取胜的。
更为糟糕的是这样的技术还不能外传,皇权极其忌惮地方势力大于皇家势力,如此不平衡会令官家夜不能寐!
不过赵大根的窑厂有所扩建,却一直闲置着,被赵大来强行征用,也不说作何用途,但大根知晓是为了林鹏,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制造炮弹最为欠缺的还是硝磺这两种材料,其中硫磺最为短缺。
拓跋苕技这段时间在红楼养伤,嘴巴被养刁了,以前吃大食堂的伙食,觉得那已是人间美味,现在居然要点菜食用。
“你一个俘虏,还想点菜吃,没给你喝泔水就不错了。”赵有贵负责看管拓跋苕技,见他嚣张的模样,恨不得上前揍他一顿。
“我是蛮国的大汗,理应受到你们的尊重。”拓跋苕技嚣张地说道。
“你……”赵有贵握紧拳头,要不是上面有交代不许打他,此刻他早就动手了。
“都头,上面说不许打他,不许不给饭他吃,我们就按照百姓的伙食给他,他不吃就不是我们的事了。”
红楼巡防的一名小卒,来到赵有贵面前献计道。
“对呀。”赵有贵赞赏地看了小卒一眼,道:“去大食堂领一份吃食,然后去附近流民居住区,换一份他们吃的饭。”
小卒心喜,赶忙去了饭食阁下辖的大食堂,领了一份员工的吃食,骑马飞奔找到流民中最苦的一户人家。
这户流民是今年春刚来的,就在红楼以北的地方搭建了一所窝棚,家中老夫妻二人,膝下有一个十二岁的女儿,名叫叶新梅。
虽然这里是流民区,但有一排排的院墙拦着,若要搭建棚户,靠着院墙即可。
这里原本是林鹏为防打仗给前来的兵士留着建营的,现在有流民路过,就让他们在此栖身。
虽条件有限,但这里被分割得井然有序,包括饮水的水源地和卫生区域都有划分。
虽然棚户是面对面搭建的,但背后都有实体的砖墙,两户窝棚间距都有三丈开外。
只是随县缺少木材,搭建的窝棚地基都是河边的石块,而上面的木头都是林鹏派人去山里拉来的,上面自己编织草席,再盖上一些防雨的物件即可。
现在红楼并不贫穷,所以也有一个组织,叫扶贫协会,领头人是刘八爷,现在很多人见到他都会亲切地喊一声刘会长。
话说那名士卒端着一大份饭菜,来到刚搬来的流民家,说道:“我们那里有一个北蛮的俘虏,天天要吃好的,我把他的饭菜和你们换。”
流民家女儿叶新梅,端过饭盆一看,“哇,里面居然有肉。”
巡防士卒也惊奇,问道:“我天天吃,今天的菜里哪有肉?”
叶新梅指着饭盆里一条红色的肉丝说道:“这不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