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郭良不懂向天乐为什么要这么执着。
“这有什么不懂的,外交是一种谨慎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耐心。”
“这不是你的座右铭吗?”
“嗯,我就是喜欢这一种艺术。一种沟通的艺术。”向天乐心神向往。
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郭良想要习惯性的保护和支持:
“说得好,一种沟通的艺术。
我去过阿塔两次了,领事馆的工作人员真的给我很大的帮助,像我们这些外贸人,不免会世界各地到处跑,你这个工作很伟大。”
“你去过阿塔!”向天乐惊讶的放下筷子,“一个人吗?这很危险的!”
“跟着单位去的,吃住全管,我还在那里打过枪呢,”郭良做了个手枪的手势,“biubiubiu,人家当烟花放。”
向天乐说:“我读书读到现在,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行万里路,未来我一定得实现。”
……
说到行万里路,已经在非洲开了几个月的刘野和彭杰开到了一处人口比较多的部落。
这个部落里较为年长一点人接见了他们。
虽然是接见,但环境比较简陋,土房子里没有光照,这个部落有一个当地的“巫医”,这个巫医是唯一一个会英语的人。
巫医听说彭杰会神秘的中医针灸之术,立即热情起来。
“是你们中国援建医院里中医科的针灸吗?”巫医激动的说。
“是啊,我这次来旅游路过这里,因为要留宿几天,你们免费给我们提供住处,我们为了报答你们,想给你们做一些义诊。”彭杰说。
一谈到医术,刘野就哑火了,他只能和旁边的族人们咿咿呀呀互相手比划交流,没想到这样的交流还能有说有笑,丝毫不影响沟通。
巫医对于是同行的医生很是尊敬:“那我找一片空地和房子让你们做义诊,我来当翻译维持秩序好吗?”
“那再好不过了!”
巫医在这个部落的地位非常高,他们不是衣不遮体的原始部落。
这里的环境如同城市和乡村的区别,这个国家的乡村就是部落,这个部落附近开车两个小时左右有一个小城市,是这个国家的第二大城市,但医疗条件堪忧。
就连中国援建的医院也在距离这里几百公里外的首都,部落里的人想要看病只会找巫医解决,也不会花大价钱去城里看病。
巫医介绍,这里有很多人的病他都不会治,时间长了就越来越严重,自己也去首都见过世面,但中医的博大精深,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的。
“没事,你把需要看病的人在院子外面排成队,然后在院子里摆上几张床,我需要让他们躺下扎针灸。
我大概在这里留下两天左右。”彭杰说。
“什么病都可以治吗?”
“我得看病人的具体情况,不能保证完全治好。”彭杰保守的说。
巫医给找的这间房子看起来比本地人居住的都要好,可惜还是没有电,所以不能在室内进行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