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船的前面和中间都是甲板,平平整整,用来放自行车或者货物以及站人,甲板的两侧边缘是护栏,护栏内测紧挨处焊接了一些圆柱形的凳子,供过河的人坐息。
大渡船的后面有个小铁皮房,是驾驶室,空间不是很大,里面放有板凳,也可以坐一些人。
我对大渡船的记忆至今依旧非常清晰,因为在上初中之前,我每年都要跟着我爸或者我妈坐上好几次,去我那些住在河对面的亲戚家走亲戚。
大渡船过河也就五六分钟的样子,加上靠岸后的一系列动作,也不超过七分钟。在这一段段大约七分钟的时间里,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和物,也遇到或者听到不少形形色色的事。这短短的七分钟不到的时间所遇到的一切,是我童年里感觉最奇妙的一段经历。
……
早些年我们这里的交通水路比陆路好,那时通往县城的路还是最原始的泥路,非常不好走,而且车子本来就少,所以我们基本上都是坐船,我们这习惯叫做轮船,这也是我童年记忆里继渡船和大渡船之后的第三种船(如果竹筏也算上的话,应该算是第四种了)。
这个直通县城的轮船和渡船一样也是木制的,同时他和大渡船一样,船尾装了发动机,因为县城在我们的上游,有十几公里的距离,没有发动机和螺旋桨,靠人力每年得累死好几十人。
轮船的大小和渡船相当,不过顶上有棚子,侧面有可手动开闭的木窗,所以无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可以正常在河道行驶。轮船的内测边缘有长长的板凳,供船客歇息。
轮船主要是用来载客往来县城和我们村里,也可以带一下不大的货物,比如村里人要拿到县城街(gai)上卖的农产品,以及村里人从县城街(gai)上买回来的一些家用或者日用产品。毕竟它的内空间就那么大,像什么席梦思床垫、饭桌、衣柜橱柜等比较大件的东西,即便陆路再不好,也还是得通过货车给拉回来。
在我们村那条水泥马路修起来之前,我去县城参加考试以及后来去县城读书(初中)都是通过水路坐轮船去的。所以要论接触最多、接触时间最长的,还得是这个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