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家父朱元璋 > 第106章 朝堂奏对

第106章 朝堂奏对

接下来数日,朱棣陆续奔走。

本来以他目前的处境来说,新学改革一事本应不会受到官员支持。

毕竟他只是个皇子。

但老朱也不是说着玩的,暗中遣了数个锦衣卫,向部分武将及寒门官员透了个底。

所以朱棣这些时日的奔走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拉起了一支赞同新学改革的队伍。

而且太子朱标在得知朱棣的新学改革后,也亲自下场,答应为朱棣站队。

准备妥当后,在一日早朝之上,朱棣的新学改革拉开了帷幕。

早朝伊始,处理完紧要政务后,百官奏对,吉安侯陆仲亨先行出列。

“陛下,大明兴盛,但官位交替不及,屡次出现政务延慢、德不配位之事,臣愚见,荐举取官已不可取,请陛下废荐举!”

陆仲亨是个实打实的武将,却在早朝之时提起荐举一事,文官们心中门清,知道这其中肯定有着朱元璋的授意。

所以不但没有出言反驳,反倒纷纷附议。

朱元璋乐得配合,故作思索,随后问:“陆卿说的有几分道理,如今的荐举制乌烟瘴气,不宜再行,诸位觉得该以何法取代荐举制?”

殿内,李善长闻言一动。

前些日子,朱元璋就曾召内阁议事,这论的,便是该如何重开科举。

如今朱元璋在早朝当众问策,想必是已经定下了要重开科举的事情。

李善长虽为淮西一派,但走的却是文官的路子。

有句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善长便开始亲近文官,更是与胡惟庸有所往来。

早些时候,他与那些个世家大族也都打的火热。

虽然重制后科举取士的方法放低了为官的门槛,让部分寒门子弟也能入朝为官。

不过对此李善长却并无过多担忧。

于是,李善长乐得接朱元璋的话茬,提议重开科举取士。

而朝堂上大部分文官心中也早有准备,早在会同馆吴兼明一事时,聪明人就看出老朱是绝不可能再容得下荐举制了。

所以在李善长提出重开科举后,并没有遭受反对,官员们出奇的一致。

若是之前,朱元璋看到这副景象,恐怕要乐出声来。

可今时不同往日,而今有着比科举制更好的方法。

见朱元璋不语,就在文官们奇怪的时候。

景川侯曹震迈着步子走到了大殿中央。

他在拒马河之战中跟随朱棣冲阵,斩敌数人,英勇可嘉,但老朱对他的赏赐却有些犯难,若是一步封公,难免惹得其他武将不满。

恰好蓝玉糟了祸事,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也空了出来,这可是个正二品的官阶。

于是乎老朱大手一挥,让立了功劳的曹震接替蓝玉,任都督佥事。

所以曹震在殿中的位置已经十分靠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一步一音无敌万岁爷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水源王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