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初啼声与绝笔书:从上古到大唐 > 第十五章下 初唐四杰:没有大V背书的无奈

第十五章下 初唐四杰:没有大V背书的无奈

既而勃渡海堕水,炯终于盈川令,照邻恶疾不愈,赴水死,宾王反诛,勮、味道皆典选,如行俭言。

这段话描述了提到了六人的结局,王勃落水意外身亡,杨炯做了盈川令,卢照邻身患恶疾投水自杀,骆宾王造反被诛,王勮和苏味道则当了大官,都和裴行俭的话对应上了。

《资治通鉴》中提到“王杨卢骆”、苏味道、王遽六人的命运都和裴行俭“选拔人才”时的话对上了。

果真如此吗?

来翻翻《旧唐书》就会发现,苏味道虽官至宰相,但他做事不讲究实绩,常常应付了事,曾经大言不惭说:“处理事情不能决断得太明白,如果处理之后有错误,怪罪下来必然要承担责任,不如模棱一下端端水。”因此他有个“苏模棱”的称号。

这不是典型的见风使舵官僚主义作风,史书给他这样的评价,哪怕身居高位又如何呢,这才是事实上的反面案例。

插嘴说一句,苏轼是苏味道的第十一代孙子,别的不说,起码文采是真的有遗传到。

再说说王勮,王勮是“四杰”之一王勃的亲哥哥,确实也做到了高位,但是牵连进谋反案,被杀头了,也不太算什么好结局吧。

因此,只要把时间段再放长远一些,就会发现苏味道、王勮才是选拔人才的反面案例。

至于这则所谓的裴行俭的预言,拜托思考一下,裴公是当时负责选择人才的,相当于人才部门老大,老大都发话了看好谁,不看好谁,那肯定按照他的意思来,部门老大看好的人后续升迁发达真的太正常不过了。

那么,王杨卢骆四人是做了什么,让招聘BOSS不看好他们呢。

先说说卢照邻,史书上没提他的祖父辈、父亲辈是谁,但是他出身非常不错,不过家道中落,没给他太大帮助。

杨炯,史书中提到了他的伯祖,这个出身就比卢照邻好一些,也被裴公评价说比较沉稳,但实际上杨炯做盈川令的时候,为政非常苛刻严酷,底下的官吏百姓,稍微让他觉得不如意,他就将人捶打致死。

骆宾王,史书上也没提他的祖父、父辈,情况和卢照邻应该差不多,他是他们家族第一个进入“传”的人,也是标准寒门人士,后来因事坐了监狱,但根据他自己的诗歌推测,他是被冤屈入狱的,后加入反武则天称帝的队伍,起草了著名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王勃,四个人里面家世最好的一个,祖父有名有姓,是著名学者,所以王勃的亲哥哥能被裴行俭看好。不过王勃自己性格“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自身行事也有各种纰漏,有个官府的奴隶曹达犯了罪,王勃把他藏了起来,后又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以塞口。这种出尔反尔的事情,可见王勃做事不稳重。杀官奴一事败露之后,本该判死刑,恰好大赦,得以免死。

裴行俭对“初唐四杰”的评价偏向负面,后来甚至有学者为他开脱,说什么裴公不会说这种话。这种猜测很难有确切史料做印证,也不必多讨论了。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裴公和下属们聊天闲话,随口就说到了四个人,正好就说了这个事情,这对于裴公来说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听者有心啊,这个下属就把这些话记录了下来。

这件事情不算大事,却被记录在回顾一生事迹的“神道碑”上,因此真正在意这则评价的,应该是当时还身处高位的苏味道等人,有这么一个大V帮忙背书,当然要让更多人知道。

因此,这个评价的背后真相也昭然若揭——

王杨卢骆四人不过做了别人的背景板,衬托了已经成为宰相的苏味道得名有道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海贼之开局暗暗果实终极一班之时空穿梭者相爱的人,请谈100次恋爱奥特:原初之光与终焉之暗青铜秘藏综影视之太初星铁:人偶师玩人偶很正常吧?民间故事大杂烩录我靠无限续命斗罗之元素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