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初啼声与绝笔书:从上古到大唐 > 第十九章 杨炯:神童的一生

第十九章 杨炯:神童的一生

和“初唐四杰”其他三个人一样,杨炯的生平记载非常简略。

根据杨炯自己写的诗文推算,他和王勃是同一年出生,可能那一年是“天降神童”年,杨炯同样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十岁就通过了“童子科”考试,然后就到了长安,待制弘文馆。

“待制”其实就是待召的意思,前面曾经写过汉武帝下令全国选拔人才,东方朔写了封自荐书,然后被选上了之后,做的就是“待诏公车”。

“待制”就是等待编制,先在弘文馆修文,等着有编制名额了再把人选上去。

杨炯此时才十一岁,反正年纪小,也不着急。

再说说“弘文馆”具体是个什么地方呢?

弘文馆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贵族学校”,这里的贵族并不是现在泛化了的已经作为形容词的贵族,而是指当时一出生就有编制的孩子,他们学习的地方。能在弘文馆当学生的,要么皇室宗亲,要么就是皇家重臣之后,他们基本上八九岁就袭爵,是未来最有可能做宰相或三品之上官员的人。

上面情况说的是弘文馆的学生,而待制弘文馆,就相当于弘文馆的工作人员,虽然有可能靠近核心圈层,但是未来官职并不一定有保障。

史料短缺,之后杨炯的人生细节有很多空白,大概是一直等待编制中,直到27岁左右,才又通过考试做了校书郎。到了32岁左右,杨炯经人推荐,做了太子詹事司直,充崇文馆学士。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馆名,叫做“崇文馆”,这个馆是设立在东宫之下的,属于太子的一套班子。

此时太子是李显。

在李显之前,武则天的太子是一死一废。

为了防止混淆,再重新复习一下之前的知识,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李弘先被封皇太子,但是早逝,接着老二李贤被封太子,但是被废为庶人,然后立了老三李显。

就是此时杨炯的工作分配到了东宫,这可不是普通的“东宫”,这可是武后当权下的东宫,有点政治敏感度的话,都应该明白这太子之位本就不太稳当。

再多说一句,王勃当年就是任职于还没做皇太子的李显王府中,李显喜欢和哥哥李贤斗鸡,王勃就写了“檄英王鸡”助兴,结果被高宗知道,把他轰出了王府。

时过境迁,那时的英王已经被贬为庶人,不久后被害死在流放之地。

杨炯35岁时,太子李显登基后不久就被武则天废位,作为“太子党”的杨炯不可能逃过这场巨大的政治风暴。

杨炯本人并没有明确反对武后称帝的行动,但是杨炯受到了自己堂弟的牵连,杨炯的堂弟参加了徐敬业的反武则天的兵变,这场兵变熟悉吧,就是骆宾王一起参加的那个,骆宾王还起草了《讨武曌檄》。

这次反叛,让杨炯受牵连,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在地方兢兢业业做了几年官之后,40岁左右的杨炯再次有机会回到了此时的都城洛阳。

回到洛阳的杨炯为官应该也比较谨慎,他写了《于兰盆赋》,这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描绘了“盂兰盆节”时,武则天出巡的盛况,歌颂皇恩浩荡,天下繁盛之景,赋中直接说武则天“圣神皇帝御洛城南门”,“武尽美矣,周命惟新”。不得不说,女皇就是有能力,这不就是自有大儒为之辩经。

杨炯似乎也确实并没有反武的倾向,可能他真的认可女皇了。

这年冬天,43岁的杨炯出任盈川令,也是杨炯世称杨盈川的原因,几年后他卒于盈川任上,年纪约46岁。

也是“初唐四杰”最后一个谢世之人。

杨炯的生平事迹,史料很疏漏,不多的记载还有多半是偏负面的评价。

《旧唐书》中这么写“炯至官,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搒杀之。”

这句话意思是说杨炯的管理方法很残酷,手下官吏办事不力,就捶打致死。

还有一条记载了杨炯自己对“初唐四杰”的看法,史料还是来自《旧唐书》——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当时四个人的名声已经很大了,这个并称之说传到了杨炯耳朵里,他听闻之后说:“我羞于在卢照邻之前,而耻于在王勃之后。”

接下来逐一分析这两件事情。

第一个,关于“初唐四杰”的排序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靠无限续命斗罗之元素成神重生上海滩之纵横四海崩坏:在现文明的重逢麻衣魔相胆小勿入,怪谈开始了!让你当卧底,你表演完美犯罪?NBA:开局拉了,勇士跪求我回归幽影都市兽世种田:恶雌太好孕被雄性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