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诗人也写诗给叔伯,却不太提自己的父亲,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因为杨炯的伯父有官职,自然需要多来往,由此推论——
李白的父亲不大可能有官职在身,《旧唐书》的记载有疏漏,做任城尉的不是李白父亲,而是小叔。
从李白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家族中有多人做官,虽然官职都不高,但人数众多,各种“族弟”常见于李白的诗句中。
有种说法,李白因是“商人之子”而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商人之子不能参加科举”这个条例确实是存在的,从《旧唐书》的史料中可以查找到,有点类似于现在“政审”不合格的意思。
未能参加科举而感到遗憾,这种情感从未在李白诗歌中出现过。
“政审”不合格这种情况也并未真正阻碍李白的“仕途”,根据李白的诗文来看,他在快二十岁的时候,曾经得到过“有道科”的举荐,但是他拒绝了。
“有道科”其实就是直接举荐人才的制度,从汉代的“察举制”发展而来,不用科举的考试名额,上一篇的高适就是通过“有道科”做了官,虽然高适很快辞去了官职。
这么看,“有道科”能做的官太小了,“职场天花板”太低,不是李白这种“野心”写在明面上的人想要的,他也根本不想真的去治理一乡或一县,他的想法更加“远大”当然也更“不接地气”,更加“虚空”。
这从李白在诗中反复提到的“偶像们”就能看出来,李白敬仰的是鲁仲连、张良这种人。鲁仲连何许人?他靠一张嘴说服了赵国不尊秦为“帝”,张良不必多言,帮刘邦建立汉朝。
而且鲁仲连和张良,都急流勇退,功业大成就拂衣而去,“修道成仙”,李白就爱这个。
因此小小的“有道科”算什么,李白要的是能见“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