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的是一个须眉花白的老人,他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他们都误以为是这个屋子的主人回来了。
枫红夏和轩常寒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
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
直到他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枫红夏和轩常寒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和热饭。
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
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主人家是谁?”
“不晓得。”
“那粮食交给谁?”
“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族,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
“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
“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算没有主人。”
“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
“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他们都看向那里,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
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他们这时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门口那充满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小姑娘的手。
多好的梨花啊!
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
“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枫红夏睡得十分香甜,梦中他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突然,他听到一阵喊叫声。
“大师兄!”
“大师兄!”
“大师兄!!!”
枫红夏猛地惊醒,面前就出现一个人的脸,吓得他直接滚下了床。
看到是轩常寒后,才松了一口气,说:“原来是你啊!吓我一跳!”
他缓缓站起身。
枫红夏和轩常寒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
这个小茅屋可是在危急关头帮了他们不少忙,于是乎,他们想要为这个小茅屋做些什么。
他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屋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一个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枫红夏手持铁铲,铲起排水沟下的土,挖深一些。
而轩常寒则搭上梯子,爬上屋顶,给小茅屋的屋顶加草。
我们正在劳动,梨树丛中突然闪出了一群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枫红夏在心里暗想:她一定就是梨花。
正当他们想上前跟那些小姑娘道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