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故宋帆影 > 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刘十九放手招才

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刘十九放手招才

张镝的信经过“空中使者”的传递,两天后就到了刘十九的手上。

刘十九是泉州本地人,原本只是在港口找点活儿干,维持生计,后来被张镝招募做了水手。但是没多久就生了一场大病,若不是张镝亲自带人往山中求医,肯定就没命了,被救醒后他发誓不论做牛做马也要报答张镝的大恩。正因如此,他反而因祸得福,深得张镝信任,被委以中兴社招才科的副主管之职。

作为一个普通水手出身的人,刘十九原本不太自信能否干好这个差事,甚至有“狗肉上不得席面”的自卑,因为他总觉得“招才求贤”是官人老爷们做的事,像他这样的平头百姓或许连“人才”的门都进不去。这个问题张镝不是没有考虑过,刘十九这样的底层人民确有天然的瓶颈,那就是与所谓的“上层人”有着天然的隔阂,阶层之间几乎不会有交集。但张镝原本就没打算招一些“名士大贤”,这类人他自然可以自己去分辨,去结交。他对刘十九的教导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利用泉州本地土著的优势,多与当地广大的人民群众做些联结。各种优秀的工匠、优秀的艺人都可以关注和招徕,这个社会并不缺乏士大夫,缺乏的或许正是被人忽略的一些民间技艺。比如这次刘十九找到的训鸽人,就帮了张镝的大忙。

张镝的来信表扬,让刘十九信心大增。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连字都认不全,来信还是请了相熟的先生给他读的。也因此,他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比如要联络总不能一直请别人读信,他就每天规定自己学习二十个字,学不会就不睡觉。另外,张镝下达的指令,他也不折不扣的在执行。自己原本做水手,相熟的自然都是跑海上营生的,而叶继、黎升掌管的贸易分社人手缺口很大,他就正好帮忙招募了不少船员,贸易分社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十艘船满员的运力,刘十九的工作功不可没。

招才科每月的常规经费是一百贯,如果有特殊需要还可以向计财科申请额外费用。事实上,每月的常规费用就相当于刘十九过去两三年的收入,他一开始根本都不知道怎么花这个钱,第一个月经费使用率是零,第二个月则为招一个孙富安花去了两百贯。这业务量实在太不均衡,没法掌控,他自己都说不清楚。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被推到了某个特定的位置,有些原本不会的事情也许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比如文盲的刘十九必须要学会认字,再比如原本连招才是什么意思都不懂的刘十九,也必须担起招才科的担子。他最开始无从下手的原因,是将目光集中于“招才”两个字上面,而这次张镝明确指出“不拘一格”,意思就是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他一琢磨,确实是这么一回事,现在流求等地新开发,是最缺人手的时候,甚至说,哪怕一无所长,只要是个人都有用处。

想透了这点,刘十九豁然开朗,其实就是招工嘛,没那么复杂,每天早上城门外都有那么多找不到伙活计的人,运气好的卖一天苦力才几十文,运气差的就要挨饿。只要让他们有饱饭吃,就没有招不到人的道理。刘十九甚至有自信,只要有钱,一天招百十个装满一船都不在话下。

有了方向,事情就好做了,而且可以大大的做起来。但在做事之前他还得找几个帮手,因为招才科成立时只有一个光杆司令,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它名义上是叶继兼任主管、刘十九是为副主管,但实际上叶继忙贸易都来不及,具体工作都是要刘十九做的。原先只是专注于访求个把“人才”倒也还好,但现在如要放开手脚招人,就肯定要搭个班子才行。

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本家侄子刘五四,名为侄子却与自己同年,从小玩到大的,近些年都在码头做短工,为人豪爽仗义,请他来帮忙肯定可以。另一人则是自己的妻弟王希文,现年二十岁了,一直都没什么正经营生。他少时读过两年私塾,却只是半吊子学问,教授几个蒙童只是勉强,考试作文章更是不行的。但他自恃文人,若要去码头扛活是万万不可以的,就这么高不成低不就混了几年,家里都是着急。自刘十九回泉州家里,他的浑家王氏也多次在耳边提起,想要他为弟弟谋个事情做,刘十九也挺为难的,总不能将他做“人才”荐给中兴社吧,他虽有招才的权力,但也绝不乱用,因为不能辜负了张镝的恩情。现在自己正需人手,找来帮忙也不算假公济私。

有了三个人,这个招工的班子就算搭起来了,刘五四负责拉人,王希文作为文书,刘十九指挥审核。在每月一百贯的常规经费中,刘十九打算给两位帮手每人每月五贯钱作为酬劳,这已经可以算高薪了,刘五四和王希文都欢喜不尽。

找好帮手后,另一件事就是申请经费。如要大量招人,每月一百贯的常规经费就不够用了,必须申请专门经费。申请的地方是泉州贸易站,这里有隶属于财计科的账房常年驻店,泉州的各项业务资金往来都要经过这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穿梭异界之我来自现代匠造大秦穿越大宁,开局觉醒狱神系统不愿长生的徐麟东周列国那些事儿功高震主你忌惮,转身自立为帝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百户闯明末帝业征程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