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虽然有点儿长,但方小雅一直都听的很投入。
听我讲完之后,方小雅问我,那个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当我在京城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的时候,她就已经结婚了。我在她的博客上,看到了她的婚纱照。当我看到她的婚纱照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很特别……
那是一种释然,是一种了断。
当心中那最后一丝隐隐的奢望也散去的时候,她在我心中才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老朋友。我接下来的心情,就像苏轼的词中所描述的那样: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
“怎么讲呢?”,方小雅问我。
我对方小雅说:花腿残红青杏小,是在说,曾经的恋人已经落花结果了,苏东坡也很无奈。所以他才写了下一句,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意思是说,他已经开始向往下一个春天了。接下来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正是想表达一种释然。
“你怎么知道苏轼就是这么想的呢?”,方小雅好奇的问我。
我对方小雅说,“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曾经照今人。其实,古往今来,天下的爱情故事都差不多……”
“你是说,苏轼当时也失恋了?”,方小雅问我。
“应该是吧。你看他后面的这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我猜苏东坡当时一定是喜欢上了一位千金大小姐。而他当时可能还没啥名气,所以只能在外面望墙兴叹。”我给方小雅解释道。
方小雅停下脚步,微微仰头看向我:“勇哥,有件事我一直想问你,为什么你只拿了个函授大专的学历,凭你的才能,读个本科应该不成问题呀。”
我苦笑道,“有个函授大专的学历我已经很满足了,我都没上过高中,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拿到手。编程是在培训班学的,函授大专的学历是托关系买的。”
“勇哥,你的经历可真够特别的”,方小雅好奇的看着我。
……
方小雅对我的过往很好奇,动不动就追着我给她讲我过往的经历。其实我也很想跟方小雅倾诉,因为我的内心一直都很孤独,我渴望能得到方小雅的理解。所以我把我那些特别的经历,从头到尾讲给了方小雅听,包括我曾经跟胡小媚讲述过的,我童年时的无奈,和还没来得及跟胡小媚讲述的,我少年时的无奈……
……
十三岁那年,我爸得了脑血栓,而且还留下了后遗症。所以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我妈身上。为了能帮我妈分担一些压力,我也开始学着干农活。渐渐的,我就成为了家里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同时也分散了我学习的精力。上小学时,我的成绩还算可以。因为小学的班主任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等到了初中,环境就大不如前了。每个班级里都有几个混混儿,不但不好好学习,还跟社会上的人混,老师都不愿意去管他们。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就只能靠自律了。但是真正能做到自律的人,显然比混混儿要少多了。
我们班是初中一年五班,刚开学的时候,有四十多个学生。我的学号是十二号。据说当时是根据小升初的考试成绩排的学号。所以我当时的学习成绩还不算太差。但是后来就变得越来越差了。首先,我们学校当时没有英语老师。唯一一个教俄语的外语老师,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外语学的是俄语,可上代数课的时候,老师用的却都是英文字母和希腊字母。所以我很不适应。小学那会儿用“x”解方程的时候,我觉得很自然。可到了初中,我就是适应不了那些夹在数字中间的英文字母。所以我的数学成绩开始一落千丈,从此我就彻底的掉队了。到了初三的时候,我也曾挣扎着想考高中,但是无奈前两年挖的坑太深了,指望靠半个学期补回来实在是太难了。再说当时也不具备那样的学习环境,最终我还是辍学了。
我走向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私人的小煤窑下井。当时我十七岁,虽然长的高大,但毕竟年纪太小了,还是没人愿意带我去。那时候,我老舅正在一家私人煤窑当班长。但是老舅更不想带我去下井,因为他知道那太危险了。于是我就开始软磨硬泡,又哭又闹。我老舅妈见了,就骂,“这得是多狠心的父母啊?让这么小的孩子去下井!”。老舅见我非要去下井不可,就答应了。因为老舅觉得,如果我非要去下井不可,那还是在他眼前比较放心,因为他还能照顾我。还有就是那时候除了下井,就找不到更挣钱的活了。
……
那是一个直径将近两米的井口,垂直向下打了将近七十多米深,相当于地面上的二十一层楼高。站在井口向下望去,黑洞洞的看不到底。井口上架着一个长方形的大铁架子,架子上面焊着一根长长的铁轴,铁轴的中间焊着一个铁桶,铁桶上缠着钢丝绳,钢丝绳的一头拴着一个大铁钩子,人们下井的时候,就把大铁钩子钩到自己身上的绳套里。大铁架子的两头,一边站着两个人,一上一下的摇动摇把,摇把带动铁桶,铁桶一圈一圈的放下钢丝绳,把下井的人缓缓的从井口放到井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