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摩尼教自唐朝时从波斯传入西域,因其主张男女平等说,武则天在位颇为推崇,广为提倡教义中的女权地位,这也是为什么之后摩尼教在西域的分支拜火教以圣女作为教中掌权者的缘由所在,其以圣女降临为引,遍选教中纯洁女子,择其圣洁无瑕者供为神明,作为宗法教义的传播者。
后摩尼教又从西域传至回鹘,受到回鹘大力扶持,成为国教。引入教义者正是现拜火教第一代教主回鹘国王移地健,姓药罗葛(后教中圣女皆从此姓,红玉、红云等进入中原后称自己姓移,也是沿用移地健的首字),号牟羽可汗。此人天资聪颖,修习乾坤挪移大法不仅功夫修为极高,还能深谙其理,融会贯通,对法经做了详细批注,又将批注拆编为内功心法和外功技法两本经书:乾坤挪移内经和乾坤挪移外法,内经详细阐明了运气转力、移魂换位的修习要点,外法则基于内经的修习特点,罗列各类武功技法的使用详情。
移地健所号牟羽可汗,即巫师之意,在回鹘等同神明,其神功修炼到极致之时,移形换位、招魂散魄、收如江海,发如星河,神鬼莫测,无所不能。但后人能如同移地健一般天资者太少,全部通学经法且有大成者凤毛麟角,为了不致功法失传,教中女子多为修习内功中的乾坤移魂之术和外功中的软鞭、铃索、针刺等轻便小巧的技法,男子则多为修习内功中的乾坤运力之术和外功中的枪、戟、锤、棒等沉重刚猛的硬功技法。
安史之乱后,因回鹘牟羽可汗移地健领兵助唐平乱有功,摩尼教借回鹘支持,得以在唐广泛传播,但不久后回鹘国破西迁,再加上唐武宗灭佛,摩尼教亦受到打击,至此摩尼教风光不再,以明教、拜火教、白莲教等形式转入民间。
红玉刚才用的便是乾坤挪移大法中的移魂之术,只是此术若想发挥效力,所需条件颇多,不仅需要自身催动内功布阵,还需对方刚好定力不足,能够迎合投入,才可迷其魂魄。白虹一剑赵仙林之前险些被白若凤袭杀,七魂六魄都已出窍,比斗间又给了红玉时间布下移魂阵,故而被迷了心志,鞭杀当场。
这一战虽胜,可红玉已是几乎用尽了最后一丝气力,莫说天地倒悬胡仙柏和苍松迎客张仙松两大高手同时夹攻,即便此刻对手是一个稀松平常的三流剑客也能轻松胜她。
苍松迎客张仙松一招白云出岫直扑红玉而来,剑身一抖,一剑化作三剑,三剑化为九剑,剑气如风如云,好似山间云雾从石缝里突然冒出一般,登时罩住红玉上中下三路,让其避无可避,只得迎战对攻。
红玉咬紧牙关,便要旋鞭御体,护住周身,硬接此招,可刚一甩鞭发力,只觉胸中憋闷,喉咙发咸,一口鲜血噗的喷了出来,立时瘫倒在地,已是无力回天、只做等死,回头望向萧丰年和怀中孩子,眼中含泪,似是告别。
此时只见一道白影冲到红玉身前,正是白若凤,一招梅雪争春,剑尖直点张仙松心窝,全身运力于臂,发力向前,手臂亦伸长数寸,此招为全力攻杀技法,全为一个争字,完全不顾回护,乃是一招同归于尽的打法。
白若凤使出此招一来是自身功力与张仙松相差甚远,守也无用,不如全力搏杀,拼个同归于尽,二来挡在红玉身前,若是不敌,也可用自己身体替她挡剑,显然已全无顾及自身性命,拼死护主。
苍松迎客张仙松剑招以变化多端著称,一剑使出,变幻莫测,如云如雾,见到白若凤这般搏杀技法,心里暗笑,简直是正中下怀,只见张仙松向前之势不减,身子一趴,避开敌剑锋芒,再侧向一旋,剑随身走,画出一道圆弧,由刺改削,白若凤这一击使得太实,再想收招躲避,已然不及,被那张仙松这一剑正削中右臂,整个臂膀从膀下被齐齐砍落。
白若凤顾不得疼痛,倒地前横身转向,左袖一甩,扣动机关,三枚蜂刺同时击发,蜂刺形如衣针,长约两寸,射向张仙松面门和胸口。
张仙松此刻倒不慌乱,显然江湖对敌阅历丰富,知道断敌一臂,已是必胜,但敌手此刻必会拼死一搏,以求生机或同归于尽,如此近的距离,只见张仙松横剑一格,挡掉两枚蜂刺,头侧向一甩,又躲开一刺,也不做停顿,剑锋向前一挺,直刺白若凤胸膛。
红玉眼见凤儿右臂被砍,已无御敌武器,这一剑刺来,必死无疑,想甩鞭相助,却已使不出半分力气,此刻头顶方向,天地倒悬胡仙柏也已杀到,用的亦是其江湖成名绝技,一招天绅倒挂,由上及下,如雄鹰扑兔,封住上路,剑身画圈,织成一张剑网,让敌人无处可逃,顺势而下,一剑便要取了红玉性命。
红玉自知大势已去,不再还手,只恨自己昨晚没舍得让姐姐带走孩子,她原本是想多留一日,让丈夫也抱抱自己的骨肉,再表明心迹,之后由凤儿带孩子回归总教,却没想到仇家来得如此之快,眼下丈夫又不会武功,怕是也难逃一死,孩子刚刚问世就遭此劫难,想到此处,已是泪流满面,凄凉的喊道:“丰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