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那沐讲禅师笑道:“你这娃娃经脉奇特,早已是打通奇经八脉,便是容易的很,若是常人,其体内经脉多有阻隔,哪有那么容易将气引至丹田。接下来将这丹田之气一分为二,放出丹田。”
“嗯!”吴云牛点了点头,道:“已经分为两股真气,放出去了,嘿嘿,他们这般乱跑,倒是好玩!”
“好!”沐讲禅师又道:“下面第二式变化,便是将这两股真气汇到一处,再收入丹田。”
只见吴云牛闭上双眼,眉头紧皱,身体不时的来回扭动,有时扭成奇形怪状,便连自己都笑出声来,道:“这便不容易了,这两股气好像故意……诶呀……差一点,好不听话!撞!接上了!接上了!汇到一处,收入丹田!”
“这!”那沐讲禅师又是惊道:“这一式已是比上一式难出十倍,竟对你来说这般简单,我练成此式却是用了整整十年!”
“啊?”吴云牛听沐讲禅师说他这一式竟是练了十年,也是惊道:“十年!这两气虽不好汇到一处,可只要熟悉了其动向,需同时在经脉中划好两条路线,让其相撞,便是一下子就汇到一处了,怎么会要用十年那么久!”
“哈哈哈哈!”沐讲禅师爽朗一笑,回道:“你这经脉已是四通八达自是容易,常人之经脉控一气且不易,若要两气相撞,体内经脉若不是处处畅通无阻,便是极难做到,即便畅通,还需心意两用,才可将这两气引至一处。哎……真是奇了,如我所知,练这‘心意把’之人,成第一式者只有四人,便是嵩山少林寺方丈慧悟禅师,藏经阁管事慧通禅师,我莆田少林寺方丈沐念禅师以及老僧。而练成第二式者便只有嵩山少林寺方丈慧悟禅师和老僧了,前段时日,机缘巧合老僧才将这三气化一之法掌握,便也只是悟到了第三式。而那‘锄镢头’的残破经本中,著经之人在经本中曾说他本人已可由这‘心意把’一个动作由易到难演化出十二种不同变化。老僧悟性不高,只悟到了这第三式。”
“沐讲禅师!那我再来试试这三气合一可好?”吴云牛似是觉得十分好玩,便又是沉浸其中,虽是询问,却早已三分丹田之气,散于周身,又左扭右扭玩了起来。
“这三气合一比之二气又是难上十倍,其难点便不再是经脉是否相通,而是这心意三用,时机把控稍有差错,便是前功尽弃,无法做到三气同时合一。之前,我与那毛骧拆招,此人可一心二用,悟性极强,可我三招同出,便可手中无刀,逼退他长刀短刀,这便是心意把的三气合一,也道是三招同发,这少林寺七十二绝学便就是招招可用,随心而发,随意而至,便是达到了无拳不心意,举手都是把的境界。”
“嗯!真是好难啊!”吴云牛不禁感慨道:“有时两气已汇,却错过了第三气,哎……真是可惜,这三气同汇,还真是不简单,不简单啊!”
“哈哈哈哈!”那沐讲禅师会心一笑,说道:“这样也好,我本是要对你讲这‘心意把’的经文秘谱的,哪知你精进的这般快,便是已练到了第三式,这样也好,理解这经文,也便更容易些。且听了!这‘心意把’实则是禅宗当中一种练气之心法,旨在行气入膜,充实肌体,达到动显于外,点化千钧,静敛于内,祛病强身的效果。此经又名‘锄镢头’,其意是说少林寺僧人自耕自种,自食其力,在田间劳动时受锄地、掘土、摇辘轳等动作的启发,悟出的一门上乘功法。‘心意把’仅一大式,可若能领悟其中奥妙,就可以变化无穷,甚至一个变化延展出去便可发展成一个武术流派,那毛骧所用的子母鸳鸯刀法便就是如此了!”
“原来如此!”书生剑莫有才不禁感慨道:“我与那毛骧对战,其长刀短刀根本就是两种套路,完全不同于其他双持兵刃的武功路数,就好像与两人同时对战一般,便是极为吃亏,原来从‘心意把’来说,这便是第二式一种衍生武功,竟已是如此厉害了,若如经文所说,著经者能习到第十二层变化,那岂不是早已成神了!”
“哈哈哈哈!”沐讲禅师点头笑道:“不错!所以说,我当着众人念这经文秘谱,实是不打紧的,就好比达摩祖师留下的这《洗髓》、《易筋》两本经帖,即便念给众人听了,若是悟性不到,便也是听之无用!”说罢,便又转头冲吴云牛说道:“娃娃听了!这‘心意把’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掘地般。夜静练式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这‘心意把’练到高深之境,即达到了忘我、无念、了生死的无上境界,其要诀关键就在于一个‘空’字,便是要达到那‘三空’的境界,即心空、身空、目空。心空者气闲神定,无所思虑,便也无所畏惧,身空者腾挪辗转,无拘无束,便是来去自如,目空者则是一切不在眼里,达到无我无敌的境界,即所谓无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