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刘大夏带头,又站出几个言官附和道
“刘尚书说得有理,况且国家大事如此反复修改,也非长治久安之道。”
“正是,折色法已实行十余年,卓有成效,边镇军民无不感念德政,就连商人都称颂其公平。”
“盐引事关国库收入,每年增收白银百余万,国之大事,不可轻易改制。”
……
刘大夏这一边的人纷纷出声,打算以气势压倒韩文。
他们都以为这是韩文自己想出来的注意,韩文这个人性子倔,平时就容易得罪同僚。
因为废除折色法表面上看来对皇帝没有半分好处,再加上弘治皇帝多年来的口碑。
所以谁也不会想到,坐在上面的太子和乾清宫里的皇帝才是主谋。
此时韩文也及时出声辩驳。
“根据户部历年账册,自从折色法采用之后,十余年来,九边的岁入年年减少,直至今日,已减少三四成!”
“若再如此进行下去,很快边镇粮草就会供应不上,往年靠商屯就可供给的边镇粮草,就需要朝廷额外拨款。”
“尔等眼光浅薄,只贪图一时之利,而无视万世之弊!”
朱厚照心里都在暗暗给韩文叫好,骂人还得专业的来啊!看人家骂人,有辙有韵的。
要是自己跟这帮言官对骂,最多也就说个“鼠目寸光”,“癞蛤蟆看不到多大的天”之类的。
可是现在朱厚照是不能下场的,现在文官派系都认为这是韩文自己的想法,是他们自己人内斗。
如果现在朱厚照开口帮腔,这帮人立马就会意识到这是一场对外的争斗。
到时候就没那么容易通过了。
所以现在最好的方案,就是看他们两边对骂。
两边肯定谁也不服谁,最后两边都把自己的意见往上反应。
这时候皇帝不上朝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这帮人没有办法逼迫皇帝表态,只能两方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然后皇帝选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批准了就行。
这样的方案执行下去,谁都没话说,毕竟这是你们文官自己讨论出的结果。
韩文说完以后,自以为对面肯定无法辩驳了,自己身为户部尚书,把数据都直接呈现出来了,这是事实,你们还能说什么。
对面的言官和刘大夏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人家是户部的尚书,说的数据肯定是没错的,自己这边提前没有任何准备,也拿不出其他的事实。
正在刘大夏焦头烂额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另一位大佬下场了。
队伍头排的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突然站了出来,“臣并不这么觉得!户部所说的边镇岁入减少,与折色法的实行并无半分关系!”
“盖因蒙古诸部近些年来频繁进犯边镇,才导致岁入年年减少。”
“折色法已经比开中法收入增加了许多,臣以为,若是没有折色法,近年来恐怕边关减少的就不止三四成,而是五六成!”
“还请陛下三思!折色法事关边镇稳固,不可轻易改动!”
朱厚照坐在上面跟看辩论似得,目光在两边转来转去。
听李东阳发言完毕,朱厚照也不由得在内心给他叫好。
“这逻辑厉害啊!韩文说的数据是数据,没有办法直接证明是折色法导致的。”
“还反而利用折色法的收入增多和边关的税收下降,反向思考,要是没有折色法那下降得会更厉害。”
“而且找的理由还是蒙古进犯,这就是兵部的专业了,一句话让韩文的数据失去了意义,又把刀子递给了刘大夏!”
高手,果然不愧是内阁大学士,有两把刷子!
朱厚照在上面看得兴致盎然,简直想当场主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