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的变法主张,因为当时实在是到了救亡图存的关头,大家也都原谅了他们。
还是有不少人支持变法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再不变法就要亡国了……
然而……他们提出的变法措施是,先取消八旗制度,废除所有八旗子弟的额外待遇。
他们失去了旗人子弟的支持,没关系,八旗子弟毕竟少,还有大量的汉人支持。
接着,他们要废除科举,以新式学堂和选举制度替代,并且专门提到要任用维新派的人。
他们失去了广大读书人的支持,没关系,这些都是还没当上官的读书人,他们无权无势的,还有很多在朝的官员支持。
接着,他们提出了裁撤冗余官员,冗余的政府机构。
他们失去了众多官员的支持,没关系,这不是都是些小官吗?他们的话语权不算重,朝中还是有不少大臣支持。
接着,他们提出,为了给变法立威,咱们先随便杀几个一二品的大臣,让全天下的人看看我们的决心。
李鸿章和荣禄表示……淦!
他们失去了所有官员的支持,没……关系,这不都是些文臣吗,能翻起多大的浪?咱们还有军队支持。
接着,他们提出了裁撤各地的绿营武装,操练新军……
他们失去了所有武将的支持,这……虽然有那么点关系,不过没事!这不都是些家臣吗?这大清是咱爱新觉罗的大清,皇族此时都快灭亡了,他们不支持都不行了!
慈禧太后表示很无奈,不过没办法,死道友不死贫道,还得帮他们顶着所有文武百官的压力支持。
哦?既然皇族不支持都不行,那为了给变法扫清障碍,皇上您得独掌大权啊!咱把老佛爷杀了吧!
慈禧太后也只能说出一个字……淦!
最后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也表示……淦!
改革是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但你也不能一下触动完所有人的利益啊!
所有参与方的利益都要受损,就你自己获利,那谁还愿意跟着你干?
想到这么典型的失败案例,朱厚照回想自己在大明的所作所为,还是很为自己的谨慎感到自豪的。
自己目前并没有向任何人彻底暴露他的真实想法,对皇帝老爹只是讲要振兴皇权。
悄咪咪地收买了吏部和户部的尚书,又搞掉了他不喜欢的兵部尚书。
虽然目前收买李东阳这样的大佬失败了,但是影响也不大,他还是争取了巡营的机会。
再过不久,他就可以安排人正式向皇帝上疏,请求训练新式军队。
等自己介入了军队,凭借大明现在的生产能力,和已有的战法,改进武器,重整军制,应该是比较快的。
等到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有了军队在手,他再想办点什么事情,就不用像现在这样小心谨慎了。
尤其是他准备推广的报纸,这可是革新思想的重中之重,思想不革新,光技术革新是没法长久发展的。
文官们还以为自己是在给他们谋福利呢,毕竟过去舆论一直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有了报纸那不是更加扩大文官们的话语权吗?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报纸的审核和编纂权都是在自己这个太子手中,哪些言论能够发行天下,还不是他说了算?
何况他现在身边已经有王守仁,杨慎这样的中青年翘楚,又得了一个唐伯虎,起码在口水战上,他不会落于下风。
没错,朱厚照的想法是打算把唐伯虎也安排到邸闻馆,与杨慎,王守仁俩人一起主持舆论工作。
因为朱厚照最近发现了,王守仁和杨慎,这两个人实在是过于有才,所以有时候不会完全听自己的。
再加上两人的老爹都是当世大儒,又是詹士府的老师,这两人就算不听话,自己也拿他们没办法。
王守仁还好,他的想法更多的是在他的学术理论上,其他的事情他不太关心。
但是杨慎这个人就不同了。
不光是朱厚照从后世知道他的历史风评。
就凭这些天的短暂相处,他就看出来了,杨慎这个大明第一才子,他的心思很多,恐怕不会那么轻易被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