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块,应是何种颜色?烧砖的工人会擦去额头的汗水,看向炉中说,那是滚烫的赤红。居住在日久失修的砖房中,直面风沙与尘土的人会说,那是一种洗不净的土黄。
可对于新主教会的传教士而言,教堂的砖石理应是高贵且纯粹的洁白。
伊芙利特圣教堂以圣洁的白色作为建筑的绝对主调,雷恩式的典雅脱胎至姆罗埃传统的几何之美,亦被同时代伯尼建筑的洛克克式影响,形成了一种新时代的复古感。
圆与矩形的叠加,在教堂之中尽显姆罗埃人的古典美学。五米高的成对大理石圆柱,支撑着中心处的入口与教堂二层的露台。露台与顶端以雕刻相连,雷恩与工人们建立教堂时的模样穿越了时间,以工作时的姿态被刻在上方,这是诺妮斯对他们的感激。
圣教堂的左右侧是对称的钟楼,雾蓝色的窗户在浮雕的包围下,似乎在凝望着每个过路的行人,于暗淡的光下幻化着父神的幽秘。
小小的钟楼虽及不上圣沙耶钟塔在诺妮斯人心中的地位,却让教堂显得更有生活的气息,减少了神明带来的疏离感。
在姆罗埃传统建筑中难见的圆顶设计却是雷恩对洛克克式的一种学习。复合的圆顶似高洁的白鸟,停留在父神的手臂上散落高傲的羽毛。
白色的优美,是伊芙利特圣教堂对行人诉说的福音,让过路者禁不住止步静听。
它坐落在上西区的中心,与音乐学院和诺妮斯皇家图书馆在上西区连成一条笔直的线,仿佛是皇宫前方继莫迪默河后的又一条护城河。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平和且静谧。
作为哥特尼式建筑风格的发源地,其建筑风格在斯佩德帝国随处可见。野性的尖刺、神秘的雕刻图像和勾起人心中隐秘邪性的高耸穹顶,这些使人压抑的设计,似乎也成为了外地人对诺妮斯的刻板印象之一。
可雷恩爵士生前说的一句话,至今仍被刻在伊芙利特圣教堂的一块石砖上:“哥特尼式存在的唯二意义就是充当避雷针和保证高处坠落的倒霉蛋能被戳死!”
故此,他抛弃了哥特尼式的长刺,以淡灰色大理石雕刻的圣三叶草取而代之,屹立于教堂圆顶之上。
三叶草的三片叶子被刻意设计成一层外圈,紧紧地包裹着父神座下三位天使的代表物。古沙耶语中的数字一、一片叶笛和复数的剑刃分别对应着智慧天使、音乐天使和战争天使。父神就似那片三叶草,爱护着三位天使,如同爱护世人。
被唤醒的日光,从世界的角落点亮出一条光芒。
金光随着时间往左方盛开,唤醒还未醒来的诺妮斯居民。阳光穿越街道,更穿越伊芙利特圣教堂的玻璃,照进了传教士们生活的房间。横置两排,共三十二张简单的床铺密集地堆积在狭窄的房间之内。
日光未出,几声鼾声偶尔响起。安然入眠是此时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房间之中,有人却早已醒来。
早在日出之前,梅萨拉便静坐床边默念了一遍圣言之书。
这是他的习惯,也可以说是一项早已固定的任务。约是凌晨四点,第一缕日光终于在窗帘的缝隙之间穿入了房间,顺从着他的金色过肩长发滑落床上。
他整理着左腰处有一道白痕的黑教袍,扎起脑后的长发,拿上手中的圣言之书离开了房间。此时,房中的其他人仍在梦中。
梅萨拉径直走到庭院,凭着一丝半点的阳光在井里打上来两桶水。他知道这就是传教士们早上清洁需要的分量。
浪费资源是可耻的,决不能有一丝的浪费。这是父神于圣言之书中留下的教诲。
他看着海鸟从朦胧的晨曦中飞过,是多么想像往日一般感叹:“又是一个平安的早晨。”
昨天的诺妮斯在大部分人看来,就像是无事发生。
平安吗?当然不是!
昨夜那秽浊的圣曲,除了侮辱以外,他根本找不出第二个形容的词汇!
梅萨拉捏着紧手中的圣言之书,心中不禁有了一股怒气。注意到情绪的失控。他闭上了眼睛,把书页静静地压在胸口。眉头舒展,呼吸变得平静,他的怒气就此平复。
伊芙利特圣教堂左钟楼后方,是教堂成员的生活区。阳光渐渐揭开了漆黑的夜幕,传教士和助工们都陆续起身了。梅萨拉和他们挨个打着招呼,一路走到了教堂的礼拜厅内。
看到铁制的推车已经停留在过道,梅萨拉便安心地笑着走近。几个身戴煮食用围裙的妇人看见梅萨拉,便高声地向他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