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喜讯让武媚娘有些措手不及,这个机会是否抓住,她还没来得及深思熟虑。毕竟她年轻,而都市的权力网络复杂庞大。
“陛下,我固然想答应,但大臣们会同意吗?这毕竟涉及到公众舆论。”
李治挥挥手,显得坚定无比。
“这是我唯一的决定,我不想受到外界干扰。”
如今,只有武媚娘会全心全意地支持他,为他着想。其他人要么效忠于林总,要么因林总的提携而感恩戴德。
......
整个都市政坛,敢于公开对抗林总的人,寥寥无几。长孙无忌的离世,让所有官员人心惶惶。
“我是这个城市的主宰,我的决定就是权威,这毕竟是私事,他们怎敢违抗?”
李治难得展现强硬的一面。武媚娘兴奋地扑进他的怀抱,她很快就能成为这个都市的皇后,而李治又是如此易于掌控,一切问题似乎迎刃而解。
只要能让李治按她的意愿管理城市,未来或许真的能与林总一较高下。想到这,武媚娘问道:
“陛下,印台山的项目怎么办?我们如何接回母亲?”
“还有,我们该如何应对林总?”
李治皱眉,他并未深思这个问题。
“媚娘,你的意思是……”
武媚娘目光犀利地回应:
“拿下印台山,控制林总,那时处置权都在陛下手中。毕竟林总的话,大家都听得到,不容作假。”
一想到即将与林总对决,李治心中一阵颤抖。这无异于触动沉睡的猛虎。林总纵横商界多年,从未败绩。若轻举妄动,加上印台山的势力,后果必定惨重。
“此事还需陛下慎重考虑,暂且缓一缓,现在考虑为时尚早。”
李治不再多想印台山的事,那里的力量太过强大。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担任科举大赛的主考官,这次大赛的公正性有了保障。大唐每年都会举办科举,但早期它更像是买卖官职的市场,舞弊现象频发。
世家子弟曾是历年大赛的主力军,但从今年开始,寒门子弟的时代来临了。五星级王氏家族等世家在未来几年将难以参与科举,甚至涉足政坛。
拖延许久,尽管大赛已至,但大部分书生却不愿参加。出人头地当然好,但李治的名声不佳,晋升机会渺茫。若非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主持,这些书生还在犹豫。
考试持续数日,一个年轻人脱颖而出,他叫狄仁杰,深受魏征赏识。
万千考生中,唯有他最为出众。魏征不敢耽误,特意挑选优秀的试卷呈给李治。
“老大人,这里有一些优秀的人才,可以委以重任吗?”
武媚娘躲在不远处的帷幕后,偷偷聆听李治和魏征的对话。
“有个叫狄仁杰的年轻人,学识渊博,是所有考生中最出色的。”
“还有一些人也不错,但都不及狄仁杰。”
“陛下,殿试时您再亲自考察一下。”
狄仁杰!
武媚娘眯起眼睛,既然魏征都称赞他,那人必定有过人之处。不能让李治先接触此人,必须由她先接触。
科举结束后,还需通过殿试。
“朕记下了,殿试时朕会亲自看看。”
李治合上试卷,对狄仁杰的才华十分满意。他虽不懂这些,但李治在文学修养方面极高。
大唐科举考核内容繁杂,但各领域皆出类拔萃的人才还是太少。
魏征离开后,武媚娘走出帷幕后。
李治已册封她为皇后,尽管政坛中有反对声,但声音微弱。长孙无忌已逝,近期无人再敢反对李治。
“陛下,殿试那天陛下不是还有政务要处理吗。”
“况且殿试也不是什么大事,就交给媚娘来处理吧。”
武媚娘行礼说道。
殿试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面对文武百官,另一种是李治私下考虑。
通过殿试,他们就成了天子的门生,只要没有大问题,都不会有影响。这是为天子选拔大臣,而非为百官。
这几天,李治确实因各地的报告而头疼,虽然他对科举重视,但确实无暇考虑这些考生。既然武媚娘愿意为他分忧,他感激不尽。
“太好了,既然媚娘愿意替朕分担,朕自然不会拒绝。”
“时间你自己定,朕去处理报告。”
......
两天后。
龙德殿内,武媚娘垂帘,代替李治挑选天子门生。
狄仁杰作为科举状元,自然走在前列。
紧随其后的还有其他几位优秀考生,各有专长,都是三位老大人精心挑选的。
武媚娘虽年轻,但威严犹在。
“各位,谁是狄仁杰?”威严中带着柔和的声音。
帘幕外的十人互看一眼,又望向狄仁杰。他们不明白为何是个女性的声音,不应该是李治主持吗?
狄仁杰行礼,答道:“学生狄仁杰在此!”
帘幕后的武媚娘仔细打量狄仁杰,十七八岁的年纪,英俊正直。
她十分欣喜。
“除了狄仁杰,你们都退下吧。”武媚娘接着说。
“听说你们都学识出众,陛下已经看过试卷,非常赞赏。”
“但狄仁杰还需本宫详询。”
狄仁杰面色大变,以为自己在试卷上写了什么出格的话。沉默中,他低下头,不敢为自己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