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有两大景:
一是员工,干劲也足、服务也好,商品摆的整整齐齐,感觉清一色的处女座细节控;
一是代购,只要你想,都能实现,排号没号的能帮你搞定号,买货没货的帮你拎来货。
作为首次来胖东来,就吃到网红大月饼的笔者和朋友,
特意拍了照片并调侃涛哥,
“你一个许昌人,居然没吃到大月饼。”
涛哥回了一个:“能买的时候不知道买,想买的时候买不到了。”
“对了,你们看能找代购买到啤酒不,能的话一个人买两箱,晚上我请客。”
后来见面才知道,
往年夏天,最让涛哥舒坦过夏的,是他晃悠着去超市搬回来的胖东来精酿啤酒,
“又好喝,价钱也不贵,堪称消夏祛暑的绝配。”涛哥这样描述东来精酿。
图片
但是今年,这个家门口的啤酒,涛哥一瓶都没喝上。
原因很简单:“提前一天8点预约,第二天现场排队,每人限购两箱。”
涛哥说:“今年夏天,这个啤酒,想喝的时候,当天喝不到,想预约的时候没有号。”
我们带着同样找代购买的啤酒,去找涛哥吃饭。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口感。”一杯下肚,能感觉到涛哥的惬意和满足瞬间拉满,同样拉满的,还有我们几位当天准备在许昌不醉不归的朋友。
“加钱了吧?”涛哥眯着眼回味着,却也不合时宜的问了最直接的问题。
“能买到不错了。再说了,这个口感,80一箱,24瓶,比奥古特性价比高多了,还要啥自行车?”
作为青岛人的肖哥在啤酒上比较懂行,他一边品着,一遍夸着东来精酿。
“80一箱?原价60啊。”涛哥忍不住说道。
“60一箱,买得到不?”
“这倒是的,这个价钱估计于东来自己买,当天也买不到。”涛哥不由得感慨道。
“于东来想喝都买不到?”肖哥有点不信,诧异的问涛哥。
“这是胖东来的文化,自己员工买东西也要按规矩排队排号,老板也不例外。
涛哥忍不住又咂了一大口,跟肖哥说道:“今年这规矩,就是当天有号,也是明个才有酒。”
“所以当天喝得到的,只能找代购。找了代购,就不可能60一箱。”
听涛哥这么一说,大家顿时觉得,
老板于东来都要排队喝到的东来精酿,顿时口感又好喝了许多。
“我们许昌人都盼着胖东来好,因为胖东来特别讲规矩,但是,就跟这个啤酒一样,我们又怕它太好,现在胖东来每天都跟景区似的,”
“以前孩子馋了,去胖东来买个烤肠,夏天转进去买个冰淇淋,家里没酱油醋了进去买一瓶。但是现在进去,就跟逛景区一样,不是在排队,就是没货了。”
“我现在除了牛羊肉跟河海鲜,会去逛胖东来,其他的都换了人不多的永辉。不然每次,”
这是涛哥对胖东来变得越来越好以后,他结合自己切身体会的一个描述。
“胖东来的确变得越来越好了,但是离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越来越远了。”
涛哥是个比较感性的人,他略带动情的说着:
“人们都希望胖东来,去到他们的城市,其实许昌人想要胖东来留在许昌。”
我想,这是涛哥的心声,也是许多,许昌人的心声。
图片
04
胖东来变成景点,
治愈着越来越多,来到胖东来的外地人的精神内耗。
但是在当天喝不到啤酒的夏天,本地人在失去原有的舒适和快乐。
这是一个双面镜,
镜子的一面,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火的胖东来。
镜子的另一面,是陪伴和祝福胖东来的本地消费者,开始适应没有胖东来的生活。
但是归根到底,
是胖东来的成功,被更多的人需要,
而更多人的需要里,没有那么多的胖东来。
许昌人涛哥的心里还是会想,
哪天人不多了,一定去把东来大月饼买了给家里人尝尝。
只是往年看球的好伙伴:东来精酿,
涛哥今年的欧洲杯的酒杯里,
倒的是雪花,勇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