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朱高燨、帝朱棣与副将朱高燧会师胪朐河以东,安营。
1409年3月17日
夜不收询得瓦剌军进驻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以西,帝密电:“西安都督府领兵主将忠勇王金忠,向胪朐河以东靠拢,神机营向西推进,双方成东西合围之势,将瓦剌部消灭于胪朐河河畔。”
帝密电二,命:“成都都督府领兵主将武安侯郑亨、保定侯盂瑛,向东推进三百里,在乌兰巴托以西200里处驻扎,顶替西安都督府,设第一道包围圈,纵深向北。”
帝密电三,命:“哈密卫领兵主将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向东推进五百里,在乌兰巴托以西三百里处驻扎,顶替成都都督府,设第二道包围圈纵深向南。”
1409年3月19日
明军四万神机营在三峡口(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击败了瓦剌部的一股游兵,杀敌数十骑。
同日,西安都督府50万明军,行至土刺河(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河畔,遇瓦剌军七万主力,发生交战。
1409年3月20日
明军四万神机营行至勿兰忽失温(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遇溃逃的瓦剌军三万之众,明军依托山势,分三路阻截,逼敌兵后退至土刺河河畔,遂命重炮营发炮轰击,主帅朱高燨驾武装运兵车,帝坐射击台,率头阵杀入敌阵,汉王随行冲击,瓦剌军兵败,帝命全军分几路夹击瓦剌军的所扑,杀敌两万四,俘虏三千三,伤二百余,俘获马牛羊十七万头,金银四千多万两,此役,瓦剌部被全歼。
土刺河畔河,帝下诏令,旨表上天,曰:“世,再无瓦剌部。”
晚七时,帝师与西安都督府军会师。
1409年4月17日
夜不收获悉叛逃的兀良哈部在狼居胥山以东四里的地方,人数初勘察有两万余众。
帝密电,左副将汉王问其所在,回:(现蒙古国境内门扎),命往东行二十里,迂回至狼居胥山以东三十里处。
帝密电二,命:“哈密卫排开一字长蛇型,竖型往北侦查,启用大明龙舰船。(又名大明飞天龙船,全长265-286米,宽直径16-21米的氦气飞艇,共三膄,历时3年6个月完工。)”
帝密电三,命:“成都都督府军,向东行军二百里,在乌兰巴托驻扎,留守十万人,命武安侯郑亨,带兵二十五万人,往乌兰巴托正东方向65°进军。”
1409年4月27日
帝师、汉王军、西安府军,成都军在狼居胥山二十三公里处,四军形成合围。
1409年5月7日
兀良哈部率二十人面圣,领头的是辽王阿扎失里的孙子阿木扎可汗,其勾结瓦剌、鞑靼私贩铁器、军需、报废枪械、盐、大米、布匹等诸多,漠北日常生活物资,盗枪械设计图纸,因武王严管钢铁销路和稽查钢铁用途,迫使瓦剌、鞑靼无法大量自造此类枪械,但使他们能够使用燧发枪。
帝宣:“以谋反罪,叛国罪,判阿木扎可汗死罪,诛九族。”
1409年5月10日
帝,朱棣,登狼居胥山,杀阿木扎可汗,及其族一万四千余人,祭天。
1409年5月10日
明史官记《明史》:帝师漠北元庭都城决战,永乐帝封狼居胥。
1409年5月12日
帝师班师回京,西安、成都、哈密三军于漠北,雷霆扫穴,清扫残余北元势力。
1409年5月18日
帝,归途中病重,命主帅朱高燨总领军务,并遣使者进京面见太子朱高炽,请派太孙朱瞻基前往迎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