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是因为高中语文课本上沈从文《边城》的节选,一个叫翠翠的女孩子代表了一座古老未经开发的城市。不过那时我最爱读汪曾祺那篇为家乡高邮的鸭蛋所作的散文——《端午的鸭蛋》,里面关于高邮鸭蛋色香味的描写,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出门旅行不能只是因为一样美食,现代人的生活匆匆忙忙,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时间,要去的地方自然是吃喝玩乐都有,提起还是大家知道的最好。
在毕业旅行的地点选定凤凰之前,我们四个人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讨论,毕竟每个人对旅行的诉求都不同。小涵想去看海,她说她从小没看过海,只想去厦门看一次海。佳美居然说她想去看沙漠,她说以前看历史书说到莫高窟,很向往沙漠的狂乱与神秘的文化。
我个人觉得她们提的地点都好,反正之前我也没怎么出去旅行过,去的地方也不过是上海、北京这种高楼大厦遍布的城市。像我这种只是在此地逗留一阵的游客,只觉得这些城市都是粘贴复制的,与江城市是一般相似的地方。
最后是吟子说要去凤凰,当时听到她说凤凰,我们都有点迟疑,心里想着毕业旅行干嘛不走远点,去一个临近的地方,未免有点无聊。
后来大家又进一步讨论,考虑到时间、预算的问题,佳美与小涵的梦都被放在一边,只剩下吟子的提议。
所以这次毕业旅行之初是带着我们一丝丝不情愿与屈服现实的遗憾而去,等坐了长达九个小时的火车与一小时的汽车到达凤凰,我们四个人只剩下疲惫。
到达凤凰的早晨带着细雨,天阴阴的还未晴,云朵像沾满墨水半湿的挂在天边。走过石板桥,有三五成群的游客从我们身边经过,这座古城一点也不像《边城》所写的那般安静、遗落于世,反而因为商业旅游的发展,而充满了世俗的气息。
走下一道高高的石阶,经过凹凸不平的下坡路,左手边都是供游人住宿的旅馆,而在我们右手边,是弯曲流淌的沱江。江水绿油油的,澄清明净,远处传来哗哗地水声,让我们疲惫的精神为之一振。
走进早已预定好的旅店,窄窄的门店右边是收银与登记的柜门,左手边棕黄色只能容一人通行的木质楼梯,从楼上传来咚咚作响的脚步声。
柜台处没人,与楼梯同色的木桌上方墙壁上贴着一副凤凰古镇的地图,旁边的立柜上放着一些日用品与饮料,上面用白底红边的标签标注了价格。
佳美掏出手机按照网上预留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没有人接,我们四个人疲惫不堪地坐在行李箱上,等着人出现。
过了一会木质楼梯震动地和地震一样,从楼上下来一个穿卡其色毛衣与牛仔裤的中年女人,她看我们一眼笑着问:“你们是入住的客人吧?”
我们四个有气无力地点点头,店主从裤子口袋掏出钥匙打开木柜子的第一个抽屉,拿出一本登记册让我们做登记。
付过押金拿到钥匙,我们四个终于可以去楼上的房间休息,走在狭长的楼梯上,昏暗的光线让我们有点看不清脚下的路,所以走的极慢。
我们的房间在四楼,从楼梯上去经过天井向右走到尽头就是,经过天井我看到放在角落里有两台洗衣机,应该是专门为旅客提供的。
天井上方牵了许多晾衣绳,楼层悬空出的地方挂着洗好的白色床单与被套,从天井望过去可以看到屋顶上的银白色水箱与地上用柏油修缮过的裂痕。
佳美拿房卡开门,隔壁房间正好有人退房,一对情侣拖着行李箱出来,女孩子戴了一顶黑色的棒球帽,小巧的脸遮在帽沿下让人看不清。
我们四个实在太累,推门而入放下箱子就躺到床上一动不动,但一想到身上的衣服一晚没换,脸上油腻腻的,怎么也要弄干净一点再睡。
旅店的洗手间什么都没有,好在我们也不打算用,纷纷从背包、行李箱中拿出所带的毛巾、牙刷与护肤品等。
女孩子一起旅行的一个好处就是护肤品可以混着带,你带点洗面奶,我就带点爽肤水、乳液什么的,也方便减轻旅行中的重量。
佳美先去洗澡,我们其余三个人开始清东西,打算洗完澡后睡一觉再去探索这个老城。
我站到阳台,一眼看去对面的河岸上都是旅馆,一样的木质结构,仔细看阳台上放的物品也相同,玻璃茶几与藤制摇椅,一模一样复制粘贴,唯一变化的可能是颜色。
绿油油的江面上起了水汽,天上又下起细蒙蒙的雨丝,往左望去有一座低矮的石桥连接着两岸,有不少身穿藏蓝色苗族服装的年轻女孩与老人正在像过往的游客兜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