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霁,暑风和,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四月初夏,会试放榜,贡院门前挤满了人。
赵康登基之后,将每次会试增加了一次,除了三月,八月还有一次。参加会试的学子若三月没有高中,会留在京城等到八月再考。
贡院门外,榜文前,人群发出阵阵欢呼声。
一名青衣公子面润如玉,风度翩翩,站在人群里,正不停朝周围的人拱手:“多谢诸位,多谢诸位。”
“许公子刚进京便得到二皇子赏识,如今又高中会元,足见才学广博。”人群中,有人恭维道。
“没错,许公子高中会元,那是实至名归,实至名归。”有人高声附和。
“许公子,下个月就是殿试,愿您连中三元。”
“多谢这位仁兄吉言。”面对所有人的恭维,青衣公子依旧笑得温文尔雅。
贡院门口的热闹并未影响到承德侯府,毕竟承德侯府无人参加会试。
大康科举分童生试、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过了童生试可取得生员资格,只有有了生员身份,才能进而参加接下来的考试。
其中县试、府试、院试属第一阶段。依次考过才能参加乡试。
叶文志年纪虽小,却已过了院试,今年将以秀才身份参加乡试。而比叶文志大一岁的叶耀先刚过了府试,今年只能参加院试。
叶敏才为此又狠狠教训了一顿叶耀先。
其实叶敏才有些太过严苛,如叶文志这般年纪的秀才毕竟少数。叶敏才只是不甘心自己的嫡子竟比不过一个庶子。
叶文志一直在崇光书院读书。大儒吴宗麟并非浪得虚名,他的崇光书院往年出过不少人才。
叶文志小小年纪在读书上已有小成,叶耀先却落后叶文志,叶敏才当然着急。
若说上天不公平,其实有时也很公平。出身好不一定读书就好,反倒一些出身普通,甚至穷人家的孩子读书更好。
皇宫,金銮殿。
赵康坐在龙案后,文武大臣站在下方分列两旁。
“大理寺卿,豫州河道案审得如何?”赵康开口问道。
大理寺卿纪沛出列:“回皇上,臣已提审过三名人犯。工部周茂负责修建河道,他将七丈高的河坝建成了五丈,将三丈宽的河道拓至四丈,还在一些不该建坝的地方建了坝。”
赵康皱眉:“周茂为何要如此做?”
“回皇上,周茂辩称,他一直按图修建,并无过错。臣为此找到京城工部当初留存的图纸,加以比对后发现与周茂所述并不一致。臣让周茂交出图纸,他说图纸已经丟了。”
“丟了?哼!”赵康冷笑,“朕看是故意毁了吧!那另外两个人又是怎么回事?”
“回皇上,豫州知府宋阳说,他一直按工部提供的清单购买材料,工钱也按月给了所有工头,他本人并未挪用一分一毫。臣进一步审问,发现宋阳手里的清单也已没了,那些工头死的死,消失的消失,还一直欠着工人的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