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院考核完第二日,盛京城议论最多的就是那奇怪的考题。
除了时政论策像科举考题,其他东西大伙都是摸着头自由发挥写的。
不过众学子也没大在意,只觉得是长辈让自己来应付着陛下,要是能捡个天子门生的门头,对于那些混日子的庶子倒是好事。
只是到了下午,这话题传着传着就不对了。
“哎,听说陛下让大伙参加君子院考试,是在为未来的太子简拔人才培养班底,将来他们一个个必然位极人臣,成为天子近臣。”
“你听哪个说的?”
“你莫管,你只听小生我分析,你瞧,选拔对象皆是四品以上官员之子,平民除外,四品以下的除外,这是在看出身看学识。”
“平民之中也有无数英才。”
“所以科举也并行啊,这君子院像千年前的举荐制,给那些高官之子多条出路,从那奇怪考题就能证明。”
“嘶,你说的不无道理。”
“是吧是吧,那些考题一般平民才子哪里有那种见识?高官之子却有,他们可能科举考不过平民才子,但其他方面还是可以的。”
“所以陛下这是在拉拢朝臣?”这人压低声音。
“对,你知晓,陛下那位子……满朝上旧人可是很多的。”
两个书生相视,仿佛洞穿了皇帝意图般笑了。
仅仅半天,这种说法在盛京传开。
那些无所谓的少爷们顿时紧张了,真的?他们怎么不知道?
自家老爹怎么没说?
于是一个个立马回家跟长辈问询去了。
众大臣:陛下是这个意思吗?嘶,难道真是这意思?
有大臣悄悄去拜访李逍。
李逍高深莫测地捋着胡子,“不可说,不可说。”
你们自己悟吧,其实老夫我也在琢磨,没法说啊。
此事来的诡异,若陛下真是想用此法拉拢前殷旧人和满朝文武之心,也不无可能。
甚至还可能在试探众臣的忠心。
当时皇帝提起时,大家没反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皇帝铁了心要培养自己的人,大家没法公然反对。
只是想不明白的是,皇帝怎么过了二十年才开始培养人?以前他也只是稍微安插了一些自己人。
难道真的是在为未来太子建班底?
不过话说回头,太子呢?谁堪为太子?太子在哪?
然后有人就激动地第二天上书催皇帝选秀,现在没有可以立即生啊。
这么些年就一个赵麟,一定是那些妃子不能生了。
肖知行关注着盛京流言方向,静待着什么。
许多有心人也在关注着此事,琢磨皇帝的想法。
而赵云奇见此只跟福禄说了句,“大差不差,随他们传罢。”
让下面的人不要管了。
到了第三天,听说很快就有盛京以及中州的榜单出来,此事的热度再上一个台阶。
不过这日上午忽然又起了新的话题。
“哎,那封家人真的那么说?公然嗤笑人家元盛王爷?”
“骗你干甚,我兄弟喜欢蹲墙角,亲耳听来的,那封五公子毫不掩饰,说什么当了王爷又怎样?还不是女人?日后嫁人生子,沦为男人之物……”
“嘶……他这嘴真毒。”
“可不是,还说什么陛下选拔良才只选男子,她功勋卓着又怎么样,还不是被剔除在外?连君子院的门都摸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