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 第3章 初论政事

第3章 初论政事

"一条鞭法有俩点,一,将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统一征收银两,并按亩折算缴纳。二,前朝的按户丁派役转变为按地丁派役,即部分徭役摊入田赋征收,同时采用雇役替代传统的劳役制度"

众多大臣听完,全部沉思起来,龙案上的老朱也是一脸思索。

朱标的这一条鞭法可是后世大明名臣张居正的杰作,至少为大明续命五十年,现在提出来效果应该更好,这也只是一时之策,没有解决税法的根本问题,好在现在是明朝初期问题不大,朱标也没想一步到位,现在朱标得在朝廷立住脚,取得老朱的信任。

"善长,标儿的税法可好?"

老朱的话语打断了李善长的思考。

"陛下,太子之法,前无古人,臣不好评判"

李善长现在还不知道老朱的态度,直接打起了太极。

"杨思义你说说"

老朱语气冷淡对杨思义的说道

杨思义心中叫苦,说不好得罪了太子,以后没有好日子过,说好万一老朱不同意,岂不是撞刀口上,也不能像李善长打太极,毕竟在其位谋其政,自己可是户部尚书,税法本来就和户部息息相关,自己说不知道,乌纱帽还要不要了。

杨思义硬着头皮说道。

"陛下,太子殿下之法减少了征收环节,提高了朝廷效率,也为百姓行了方便,臣以为是一方良药"

杨思义把一条鞭法比喻成一味药,也留了后路,毕竟是药三分毒,真要用新法出了问题,他也有好的说辞。

老朱听完点了点头,现在的朱元璋可不是后世的洪武大帝,独揽朝纲,老朱也是刚登基,对当皇帝也是两眼摸黑,重大决策还是要集思广益。

"标儿之法,朕看可行,杨思义,你回去把标儿说的一条鞭法整理出来,务必要细致到位"

老朱看着朱标,眼里有几分欣慰,标儿长大了。

"标儿,你对如今的土地制度有什么看法"

要问老朱天下之物最在意什么,那就是土地,老朱小时候父母就是无田可耕,活活饿死,他深深知道土地的重要性,如果不处理好土地问题,百姓依然食不果腹,这大明长久不了。

老朱很满意一条鞭法,既然儿子在处理政事上有天赋,正好借此考考朱标。

"父皇,土地是百姓赖以生存之本,纵观历史王朝之颠覆,都是土地被少数人掌握,导致百姓无田可耕,所以儿臣以为,朝廷应当强力收归现有田产,只保留少数私田,即区分为官田,私田,官田不可买卖,朝廷可以雇佣给百姓,官田的数量要可以保证天下大多数人的温饱,这要写入刑法。

还要鼓励农户去垦荒,只要一片土地种满三年,就变为百姓的私田,对于垦荒的百姓,朝廷还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和补贴,在土地税收方面,就可以结合一条鞭法降低税收。"

朱标前两天就一直在想大明土地税制如何改革,不知道怎么和老朱说,没想到老朱拿这个来考自己。

"不可,皇上,臣觉得太子殿下不了解土地的实际情况,前元登记在册的田亩只有1.8亿亩,人口2000多万,平均10亩田地养活一个人,就算全部收为官田也不够用"

一听要收官田,李善长当即出来反对,李善长出身淮西世家,家族手里握着大量土地,这已经动了世家的根基。

"李丞相,你说的问题只是耕地不足,这是实际问题,并不是制法问题"

朱标的这个方法参考了前世的一些制度,却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生产力不足,耕地不够,不过朱标还是没想一蹴而就,先让天下的耕地都种起来,不要荒废,然后在慢慢改革,一个制度都是慢慢完善的,况且还有新世界的好东西没有拿回来。

老朱脸上明显意动,可却没有说话,朱标的法子太猛,老朱担心局势不好控制,毕竟世家根深蒂固,老朱在以前也得到很多世家的支持,不然不可能取得皇位,现在当了皇帝,马上就对他们动手也说不过去。

"父皇,儿臣认为,可以先在应天府周围几个州县实行一年,如成效可取,在推行全国"

朱标见老朱迟迟不下决心,只能退而求次。

在小范围地方试试倒是个好办法,这样避免马上过河拆桥。

"那就先在应天府周围试试,标儿,你以后就朝堂听政吧"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标要在十八岁左右才接触政事,可现在朱标处理政事的天赋,让老朱都刮目相看,直接把时间提前了好几年。

这一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皇上......"

"就这么决定了,还有什么要议?"

李善长,刘伯温几人还想说点什么,看见老朱威严的脸色,只能作罢。

........

大明的第一次朝政在百官的议论和争吵中结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系统风云朝堂哥危,弟速捞!帝国联盟臭县令朕怀孕了古代战争小说和现代战争相结浮世烟云大明:朕有近卫师,五年必平辽高武三国:我爹吕布有大帝之资霍去病战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