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行宫大殿内
范明满脸不甘心的跟着福宝出了行宫。
剩下的三人心中一喜,少了一个人就意味着可以多得一分利。
三人按捺住心中激动的心情,仔细侧耳倾听太子爷的话语。
"大明不同于前元,对你们这些商户没有多大的敌意。如今朝廷财政困难,孤想广开财源,为朝廷创收。还需要你们多多出力,朝廷也会为你们提供便利"
屏风外的三人呼吸开始变得急促,显然知道太子爷是选中他们了。
"刚刚那位范掌柜也说了,做海外的买卖,无疑就是把中原的瓷器,布匹,茶叶等物品贩卖出去,可现在大明的民生才刚刚起来,商业还在低谷,没有多少布匹,瓷器可以贩卖"
"而且经过前元的动荡,一些商户都不敢光明正大的出来行商"
"所以孤想让你们做好表率,在上海码头带头兴建作坊,招收底层那些百姓作为工人,织布做衣,种植茶树,烧制瓷器"
"当然如果你们还有其他赚钱的买卖,也可以和朝廷报备"
现在大明的商业面临的问题,就是生产力太低,商业没有形成规模,都是小打小闹,这样是不可能带动社会的发展。
社会没有发展的动力,一些技术就永远也不会出现大的变革,生产力永远提不上去。
这是一个死循环,中原就一直在这个循环里面出不来。
当然这和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政策有很大关系。
前宋时期对于商业的政策有所放宽,所以就造就了宋朝的富裕。
现在朱标想让大明富裕起来,就必须让朝廷强力介入,让商户看到朝廷对商户态度的转变。
朱标接着说道:"几位有什么难处吗?现在就可以说来听听"
屏障前的三人心思各异,都不想带头发言,谁知道这是不是太子爷又一次的试探。
"你们畅所欲言,说错了,孤也不会计较"
"王家主,你说说吧"
朱标不想跟他们磨磨唧唧,直接开口点名道。
"殿下既然点了草民的名,那草民就斗胆直言"
王轩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口说道:
"作为大明子民,朝廷的政策我们肯定拥护,何况这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但确实有些困难,就比如这瓷器,都是通过父子相传,有这门手艺的人肯定都是世代相传的家族,我们招收熟练的烧制工人,恐怕有些麻烦,工价也会增高"
"而且瓷器制作对器土要求严格,上海县就不适合瓷器的制作,如果从景德镇运往上海县贩卖,这中间的损耗又要多几成,得不偿失"
锦秀姑娘也轻起红润的小嘴道:
"海外的布匹贩卖都是粗衣麻布,需求量极大,现在织布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而且熟练的女工也不好招..."
朱标皱了皱眉头,这两人说得隐晦,但是朱标听懂了,主要是商品制作起来成本过高,不管是瓷器,还是织布,都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