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殊如此说道。
“我知道的,无事。”祝献笑了笑,也并未有苦恼的神色。
第二日,第三日。
依旧无人前来。
温殊在第四日,首次进了这名为桂酿的镇子。
一踏入,就嗅到桂花香。
路边,河堤旁,甚至不少人家家中都种了桂花树。
伴着这香气,温殊混入热闹的人群里。
在一处告示板前,她站立,瞧了瞧。
各种杂七杂八的消息,示意着这并非只有官府才能使用。
“小娘子,若想张贴什么,找我便是。”一老妇人凑过来,说道:“我这有浆糊。”
温殊问她,“婆婆,贴在哪些地方,看见的人最多?”
“这处就行,临近市场,小娘子你瞧这许多纸张。”
老妇人比划了下这告示牌,“别的地方都没这好使。”
“我与你些银钱。”
想来这位婆婆刚好赚些浆糊钱,温殊将提前准备好的纸张交予这老妇人,“这几日,若有人盖住了我的,你都再替我贴上。”
老妇人自然应好。
做完此事,温殊并未立即回去,而是在这镇子上逛了逛。
如此,才回了郊外的住处。
祝献在那小木屋内坐着,手持一书卷,还真有几分文人姿态。
温殊刚踏入这里,他便瞧了过来。
“温师妹,找我何事?”
无事就不能找你?
温殊心中说了一句,面上问道:“师兄在看些什么。”
“人界的骈文。”祝献将书卷合起来。
好似要专心与自己说话,温殊心情好了些。
随后,她又想,怎能因他一个举止就情绪变动。
还是在自己心里,唱哪门子独角戏呢。
于是温殊刻意抿了抿嘴角,她挑了处位置坐下。
“我出门了一趟。”她说道。
祝献微微点头,“我知晓,温师妹去了镇子上?”
“嗯,我去师兄提过的书肆里买了些话本子。”
温殊将那些话本子拿出来,放到身前的小小书案上。
之前祝献买的那些全然都被煞气绞成了碎屑。
她随意抽出一本,翻开来,“师兄你也继续看书吧。”
小学堂里安静下来。
话本子里自然是些通俗的故事。
听说都是些落榜的书生写的,赚些银钱。
温殊翻了几页,这本话本子里还真是说个书生的故事。
这书生进京赶考,路遇一美貌女子。
她再翻几页。
遭了难,这书生与女子独处一间破庙。
于礼不合,书生欲要出去,外头又下起了暴雨。
这女子应当是个精怪,说不得就将这书生吃了,温殊心想。
她手指轻动,翻过页去。
那些字句引入眼帘后,温殊忽然将书合上。
这,这,这都写的什么?
温殊抬起头,瞥了眼坐在上首的祝献。
“怎么了?”
祝献感受到视线,询问道。
温殊揉了揉自己的耳垂,“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