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人们现在已经习惯了在孩子们的读书声中出村工作,就像是欢送的号角。也喜欢看着孩子们每日摇头晃脑的诵读三字经。他们在后悔自己为什么长得这么快,又庆幸自己的孩子能够赶上好时光。
村里人如果哪一天没听见读书声,整天都会干活没力气,两个人村头遇到还会悄悄地聊天。
“咱村真是捡到宝了,你看小智,小小年纪竟然懂的恁多,我家那几个憨娃有小智的一半我就知足了。”
另一个道:“不要想了,听里正说,小智是活佛转世的,你不知道,小智原来可是个傻子啊,如果不是碰见三藏法师,又经过三藏大师的师傅点化,他才能有今日的造化啊。”
“要不,咱也把家里的憨娃送到三藏法师那里,让他给点化点化。”
“那就更不要想了,里正都问过三藏大师,看看村里有没有慧根的孩子。三藏大师连正眼都没瞅里正,里正直接就灰溜溜的走了。”
“这种事是要靠缘分的。”
“对,是缘份,咱那憨娃咋就没这个缘份呢。”
村子里只有一口石磨,还是人推的那种,现在唐玄智准备了一百斤的酱引子,现在只需要把酱引子磨碎,再加入提前剁碎的豆瓣,加入盐和水,在太阳底下发酵半个月就行了。
四月二十八,赶上周六,唐玄智叫来牛展和唐青路帮忙,大人们看着唐玄智鼓捣东西,也都不在意,觉得是孩子们的游戏。所以只看看就没了兴趣。
牛展和唐青路一伙,裴宁和唐玄智一伙,两个人推磨,两个人扫粉面。轮流干活,整整一上午才把酱引子磨出来。
装酱的大缸是唐玄智从马叔那里借来的,一共三个,一百斤酱引子加上已经剁好的豆瓣一共二百斤,再加入五十斤盐,三百斤的水,平均装进三个缸,封盖,等三天后开始打耙,每日打两次耙连续半个月,就成了。
打耙的工作是很累人的,唐玄智把它交给了牛展来干,并且答应给他一辆独轮车,但是要求他在打耙的时候不能说话,说话了酱就不发了,这是小时候妈妈作酱的时候告诉唐玄智的,虽然没什么道理,但是经过每一个严格的步骤走,才能做出妈妈的味道。
独轮车也没卖出去很多,一共卖了三十多辆,现在的人还是认为自己有的是力气,干嘛花五百文钱去买一个不能拉多少东西的小车。唐玄智不在意能卖出多少,本来也没指着它多卖钱,只是一时兴起而已。
卖车去掉成本和唐长业的工钱,每辆车净赚一百文,这些钱都用来熬盐和买黄豆了。
现在唐玄智是把大酱看作盈利点,所以他也孤注一掷的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了。
他担心的不是能不能卖出去的问题,而是卖多少钱一斤。多与少总是要有一个点,这个点才是所有人才能接受的。这个问题马叔应该最有发言权。到时候少不得要和他商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