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初中时,开学的第一天,他看到了这么一个可爱的女孩,让他一反拘谨的常态,大胆地为红华取了个黄蝴蝶的雅号。洪涛情不自禁地爱慕上了红华,他一直寻找着与红华表白的机会,一直期盼着有一天能得到红华。
让他遗憾的是,还没有等到表白的机会,沈忆抢在了他的前面。看着与红华同桌的沈忆,洪涛很是妒忌。他觉得沈忆非但抢了自己心爱的黄蝴蝶,还在学习成绩上胜过自己一筹。在班级里,自己的分数已经是够高了,可是沈忆总是比自己更高。就因为对沈忆的妒忌,所以在沈忆去镇中学读书时,当班主任把另选班长的眼光扫描到他时,他马上抢先提议了让王哲当班长,意味着他不想接替沈忆的职位。
让洪涛仰望的公主,母亲意外去世了,作为班干部的洪涛,去看望了红华。看到在尸首前长跪不起,哭得泣不成声的红华,洪涛觉得非常的心疼。在去红华家的队伍里,没有了沈忆,洪涛的心里特别的舒适。时过境迁,当听到红华与红伟解除关系时,在洪涛的心里激起浪花,可没敢轻举妄动,认为红华与沈忆会走到一起。突然间听到,鑫海为沈忆在班级里分发喜糖,沈忆与王珍珍定了。本垂头丧气的洪涛,似打了强心针,看到了这情况,他无比的高兴。
沈忆定亲了,说明红华与沈忆不可能有后续了。他马上去向小芳打探消息,那知小芳看出了他的心思,暗示他现在出击是最好的时机。小芳的暗示在他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马上就对红华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当红华答应了他的那一刻,让他欣喜若狂。
洪涛与红华成了情侣后,真的是郎才女貌,天人合一。两个在学校时形影不离,互帮互学,让所有人羡慕不已。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毕业后的一年多来,洪涛越来越觉得与红华相处压力很大,越来越觉得自己配不上红华了。
他干脆躲避着红华,不远不近恰似躲猫猫。慢慢地变得对红华不冷不热的,俩人相爱这么久了,情这么深了,可他与红华在一起时,总是隔着那一段距离。
洪涛天天在地里挖沟,双手布满了紫血包。有一次洪涛无意间展开了自己的手掌,正好被红华看到满满的血包。红华心疼地伸出手拿住了洪涛的右手,说:“呀!这么多的血泡?”另一只手想摸一摸这重重叠叠的紫色血泡。洪涛一看,紧张得马上缩回手,本能地移动了身体。
其实洪涛是越喜欢一个人,越不敢靠近,他是一个典型的回避型依恋人格。他这种人建立亲密关时,时刻都活在纠结中的。让他离开他又会很想靠近,让他靠近他又很想逃离。一直是陷入一种靠近后想离开,离开后想靠近的恶性循环中。
这是一种本能的防御性逃避,通过自己的逃避,来拒绝被这个世界伤害的可能性,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他明明渴望相亲相爱及相依,却常常做出撤离的举动。用逃避作为自己的铠甲,抵抗稳定且深度的关系。早年的洪涛在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体验到的是冷漠和拒绝及回避。为了保护自己的内心不那么痛苦,他慢慢生出了一道硬壳隔绝痛苦,也隔绝了真实的情绪。
他对红华非常的爱,没有得到时让他无比向往,拼尽全力追求,幻想着成功。成功了,两个人在读书期间,因为关系还没有到达要进入稳定而深密的谈婚论嫁之时,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结,那个时候他没有出现那么强力的焦虑不安,所以俩人相处,相敬又相爱让他很是踏实。
但进入社会一年多来,随着两个人的关系的发展,亲密关系比原来紧密了,深厚了,离结婚更近了,他就有了逃离的欲望。与学校时相比较,那时大家都是学生是平等的,现在两个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变化了,这让洪涛产生了压力和焦虑。
洪涛犹豫了,似乎不敢往前跨了,红华越优秀他越退缩。他反复敏感地试探着红华对他的爱,总是担心着红华有一天会离开他。以至于他告诉自己,要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万一红华抛弃他时,好显得自己没有那么狠狈。
当他看到红华工作上取得辉煌成绩时,他慌了阵营。表面看来他是为了配得上红华,为了给红华一个好的未来,为给红华创造一个安逸的港湾。为了红华他必须要让自己变得优秀,变成能撑起一片辉煌,好让红华享受光芒的照耀。
实际上他的潜意识里是只爱自己,不让自己受到伤害,要让自己站在婚姻的至高点,控制着婚姻的命脉。在婚姻里他要掌握权威,否则宁可放弃。这不是真爱,是疯狂的掌控欲是强烈的占有欲在作怪。他要强胜于红华一截,有足够的力量将红华压在下面才放心。他想要的是红华远敌不过他,就没有了抛弃他的能力,这样他才安全。
当洪涛决定当兵考军校时,红华告诉了他,父亲是不会同意他去当兵的。洪涛为了当上兵,他只能选择与红华分手。洪涛写了一封长长的绝交信,写这封绝交信时,他的潜意识是不想绝交的,是不允许自己与红华分手的。绝交信之所以要这么写,是防御机制在作用,他的意识层面是不知道的。其实潜意识里,他与红华绝交是假,要达到自己地位上的提升是真。
洪涛向红华讲述着自己的童年,越讲越伤心,竟然呜呜地哭了起来?红华听完洪涛的童年不幸,也落下了同情的眼泪,她安慰洪涛说:“洪涛,小时候的苦不叫苦,你现在考上了大学,苦尽甘来了!早点忘了那些不愉快的过去吧!我相信你今后会一天更比一天好!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休息吧!明天一早,我们俩还要还要赶上六点多的车,去拍合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