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元宝这种活动,其实里面有很多的东西在。
最无足轻重的一方面,就是省钱,因为是反复繁复的劳动,所以成品元宝一袋子看着很多,其实还没有这种没折之前的元宝四分之一的量,价格也是蛮贵的,所以除非是家里没什么闲人,像外地来打工的到了清明和七月这种需要祭拜的情况,其他情况一般都是家里没事的老人们坐在一起买来纸元宝的胚子,一遍唠嗑,一遍叠,叠累了,再吃点东西,喝点水,然后继续唠嗑,继续叠。
这种活动,通常都会请很多人来,这一辈已经算人少的了,再早一些,那真的是七大姑八大姨悉数到场,夹杂着媳妇闺女,一天能叠出一间屋子那么多的纸元宝。
这几年,关于祭拜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以往那种拿着卡车运纸元宝的情况早就没有了,现在几乎就是一台普通的小轿车,后备箱拉两袋子元宝,然后拎几叠纸钱,这样也可以间接性地抑制一下那边的通货膨胀。
那边锅里还要炖一会儿,路小雨也加入了叠纸元宝的大军。
不得不感叹,现在的纸元宝科技水平又上了一层楼,以前都是一张方纸,按照老人们的叠法自己摸索,做出来的东西真的是五花八门,什么样子的都有,手巧的叠出的是元宝,手笨的,叠出的也不知道算是个什么玩意,烧完了老祖宗们看到都不知道该怎么花。
现在这些元宝,基本都是为了机器流水线准备的,两层硬壳上印好了折痕,双手用力一顶,一个元宝就出来了。
实话实说,这玩意不像元宝,更像紫薯派啊。
也不知道太姥拿着紫薯派,会不会觉得被糊弄了。
娜莎阿姨的操作一直行云流水,虽然作为一个俄罗斯姑娘,但是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别说叠元宝了,有时候,俄语都讲不利索了。
倒是嘎哈呀这些话张口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