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激动的太子
“没事,正好你红云姐姐回来了,她替你姐姐几天没问题。”杨正山笑道。
王云巧忙的事情自然是娘子军的事情,腾龙卫的娘子军自然留在了腾龙卫,但王云巧来自重山关后,又在重山关重建了娘子军。
前段时间,王云巧刚刚招募了三百个少女,现在正在训练这些少女呢。
而红云以前就跟王云巧管理腾龙卫的娘子军,她去替王云巧几天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这,这”
王明哲欲哭无泪,我不想跟姐姐一起回去,我只想跟林展师兄一起回去,呜呜
林展也不是不管他,只是林展一直都忙着自己的事情,又是出去游历,又是准备考试,很少有闲工夫管他,所以林展给他的印象可能比较和善。
因此他不怕跟在林展身边。
“好了好了,师父这边还有事,你去准备一下,明天就跟你姐姐和林展师兄去安宁县吧!”杨正山觉得应该让王云巧好好收拾一下这小子。
再不好好收拾一下,这小子都快长成猪了。
王明哲闻言,只能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不过在踏出堂屋门槛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说道:“师父,我不想去了行吗?”
“不行!”杨正山瞪了他一眼,“你若是不去,我就让你姐姐接你去住上一个月!”
王明哲打了一激灵,二话不说,一溜烟的跑了。
去安宁县,来回顶多七八天的时间,这可比在姐姐家住一个月好太多了。
郁青衣看着王明哲飞快的背影,忍不住噗嗤一笑。
“明哲就是太懒了!”
杨正山转过身来,笑呵呵的说道:“是懒了点,不过这小子聪明着呢!”
不聪明的话,能跟他耍小心思!
正是因为聪明的有些过头,这小子才敢跟他耍心思。
郁青衣抚摸着明昭的小脑袋,道:“陛下的情况似乎不是很好,云雪说陛下可能撑不过这个月了!”
杨正山神色一凝,“她听谁说的。”
“除了常平侯,还能有谁!”郁青衣道。
杨正山微微颔首,也没有多问。
承平帝的身体越来越差不是什么秘密,连他都收到了一些消息,更不要说京都的权贵了。
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了,现在倒是没有太多的感慨。
……
京都,皇城御书房中。
太子面带忧愁的看着手中的奏折,他忧愁的不是奏折上的内容,而是承平帝的身体。
皇位他想要,以前得不到的时候,他甚至愿意为之疯狂,而如今近在咫尺了,他却又满心的慌乱。
这段时间他主持朝政,其实跟坐上了那皇位也差不多。
但是他明白眼前的安宁是父皇最后的庇护,一旦父皇驾崩,他就将独自面对一切。
他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太子自己都不知道。
“以前不觉得父皇承担的责任有多大,如今孤算是体会到了!”太子幽幽的叹息一声。
旁边侍奉的太监南盛却是笑眯眯的说道:“老奴相信殿下一定会成为圣主明君!”
他根本无法体会此刻太子那种复杂的心情,他只会为太子即将登基为帝感到高兴,甚至他心里还巴不得承平帝能够早点驾崩。
太子瞥了他一眼,然后垂下了眼帘。
奴才就只是奴才,哪怕与他再亲近,也无法与之交心。
太子抚平心中的忧虑和惊慌,再次拿起一份奏折看了起来。
“这是?”太子看着奏折中内容,略感诧异。
“殿下,这是靖安侯送来的奏折,一同送来的还有十件摆件,老奴查看过,都是非常精美的摆件!”南盛连忙开口说道。
奏折的分类有很多种,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祝贺折等等,而京官的奏折和地方官的奏折又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地方官的奏事折和御史的奏事折为了保密和缩短呈递的时间,会直接呈递到御前。
而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等在京衙门的奏折则会经过内阁批注和司礼监查验之后再呈递到御前。
事有缓急,奏事折一般都会优先呈递,其他的折子则是后续再查看,甚至都不会查看,只是让司礼监记录一下就了事。
像什么奏安折,谢恩折,贺折,有时候很有很多,皇帝若是很忙,自然没工夫一一翻看,所以就让司礼监记录一下,然后皇帝看下记录就行了。
而眼下杨正山的这份奏折其实就是一份奏事折,所以南盛只知道杨正山送来了十件摆件,并不清楚奏折中的内容。
太子看完奏折后,神色微动,吩咐道:“把那些摆件全部拿过来!”
“喏!”南盛应了一声,立即就让一群小太监将玻璃摆件搬到了御书房。
十件玻璃摆件有大有小,但件件都是没有瑕疵的上品制作。
其中就有杨正山之前感到惊异的那座金色佛像。
明媚的阳光从雕木窗中射入御书房,正好落在了金色佛像上,让这佛像变得熠熠生辉。
太子看着佛像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他什么摆件没有见过。
瓷器、木雕、石雕、琉璃、玉器、铜器等等,他都见过很多,而且能入他眼的都是精品。
但是他从未见过有一种摆件会如眼前的玻璃摆件这般光亮的。
“玻璃!琉璃?”太子惊奇道。
琉璃和玻璃在外观上非常相似,但琉璃的成分更复杂,制作工艺繁琐且精细,与之相比,玻璃的制作工艺要简单很多,更容易制作。
当然玻璃也有不如琉璃的地方,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且层次不一,而玻璃因为制作工艺的问题,颜色之间有着明显的层次感。
比如那金佛,可以明显的看出里面是分层的。
琉璃也可以人工烧制,但成本却非常高,所以琉璃在大荣是一种贵重的装饰品,特别是大件且完整的琉璃制品,其贵重程度还在玉石之上。
与之相比,玻璃只能用廉价来形容,廉价到太子都在怀疑杨正山是不是在说谎。
这明明就是琉璃,怎么会是什么玻璃?
太子再次拿起杨正山的奏折翻看起来。
他一连看了两遍,逐字逐句,看的非常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