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急之下,急分兵一万,紧随汉军之后。
此刻,他们已无暇顾及其他,唯有保卫单于为重。
单凭俘虏之言,卫青原本半信半疑。
然匈奴兵分兵之举,却验证了俘虏所言非虚。
然而,前方汉军人数寥寥,该如何增援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倘若随意增兵,恐怕反被匈奴所趁,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在紧要的战斗时刻,卫青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深思熟虑,他当机立断地做出指示。
“连环阵原地待命,其余兵力必须立刻撤离,全速朝西北方向进行追击!”
在这样的战况下,无论是选择全军追击还是全军留守,都不是理想的战术。
全军追击的话,猛行车的行进速度根本无法与轻骑兵相比,更何况这样做还可能会引来敌军的疯狂反扑,使我们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而若选择全军留守,则意味着我们放弃了擒获单于的机会,同时在夜色中对抗数量众多的敌军也显得力不从心。
面对这样的困境,卫青提出了一个既折中又极为巧妙的策略。
轻骑兵负责全力追击,而猛行车阵则坚守原地以继续吸引敌军的注意力。
这一战术布局带来了显着的优势:首先,它成功地将敌军分散为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了我们的战斗压力。
其次,轻骑兵的灵活追击为我们创造了捕获单于的宝贵机会。
最后,留守原地的猛行车阵坚如磐石,即使李长他们能够及时赶来增援,我们也有足够的实力消灭剩余的敌军。
实战的结果充分验证了卫青战术的高明之处。
尽管匈奴军队的建制依旧保持完整,但眼见汉军主力紧追单于不放,他们的军心已然动摇。
匈奴人在慌乱之中不得不分兵应对,其中一路在逃亡过程中被我们狠狠打击。
事实上,我们对这部分匈奴军队的截击并不费力,只需在关键地形处布置几排弩阵便能轻松歼敌。
与此同时,那些继续围攻连环阵的匈奴士兵也显得斗志全无。
在陈伟的率领下,他们多次尝试突破我们的防线,但每次都被我们密集的箭雨击退。
他们深知这个阵地坚不可摧,再次强攻只会徒增伤亡。
随着天色的渐亮,疲惫的陈伟最终选择了撤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连环阵始终未等到李长他们的支援,但它自身并未遭受任何实质性的损失。
汉军的迅猛追击更是让单于伊稚斜措手不及。
他万万没想到我们的军队会如此神速地追上来,并且紧追不舍地跟在他的身后。
一夜之间,我们竟然追出了三百余里的距离!他原本打算悄无声息地撤退,却不料陷入了慌乱的逃亡之中。
他原本计划返回后方调集粮草和援军,但此刻这一切计划都已化为泡影。他只能不顾一切地继续逃亡。
伊稚斜的逃亡过程极为狼狈,以至于在随后的十几天里,他完全与自己的主力军队失去了联系!
他的主要部下甚至以为他已经命丧黄泉!在匈奴的权力体系中,单于之下设有左右贤王和左右谷蠡王等职位。
由于当时只有右谷蠡王在场,他便趁机自立为单于。
然而好景不长,新单于的宝座尚未坐稳,伊稚斜便突然归来!由于大多数部众仍然忠于伊稚斜,新单于只得无奈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