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大明:朕有近卫师,五年必平辽 > 第20章 抄家及辞呈

第20章 抄家及辞呈

“爱卿辛苦了,好好做。此次查抄出的财物皆是国家膏粱,朕亦会将其用于国事民生。陆爱卿与史爱卿在此时多出一份力便是在为国事民生多减一份担子,好好做。”

“陛下心怀国家百姓,臣等怎敢不尽心竭力。”陆澄原与史躬盛一起躬身答道。

回宫的路上郭可阳心中大定,魏忠贤一府中查抄的金银数量已可折合白银二百六十多万两,是内承运库的两倍还多,这下自己终于有了做很多事的本钱。

想想刚即位那日在文华殿查看内承运库账册时魏忠贤的表现,郭可阳心中不禁杀意更浓,指不定这厮当日在文华殿心中如何嘲笑我,堂堂的皇帝穷的一脸的窘相,还不如他魏忠贤富有。

回到乾清宫东暖阁,郭可阳又翻了翻桌子上的奏本,除了一大堆弹劾阉党的奏本外,还有两个比较特殊,是内阁大学士黄立极、施凤来今日所上的请求辞职归乡的奏本。

对于二人提出的辞职郭可阳思考至深夜,决定还是暂时不准其二人回乡。

因为黄立极、施凤来都是属于比较听话类型的臣子,就是那种上位者决定什么他们就执行什么,看起来有些平庸。但是用文臣中自诩为清流者的话讲,黄、施二人就是阿附权势之流,是被鄙视的对象。

魏忠贤当势时黄立极、施凤来阿附魏忠贤,讨好他。但是现在自己做了皇帝将大权尽收,黄立极、施凤来照样也会阿附自己讨好自己。

在郭可阳看来自己现在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的就是这样能够阿附自己、讨好自己的臣子。因为自己所处的时期非常特殊。据自己所知道的,整个崇祯时期没有出现一个能够真正力挽狂澜型的大臣。做为皇帝自己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想救亡图存只能靠自己,没有什么臣子是值得依靠的。

所以说换不换内阁首辅次辅对自己毫无意义。崇祯执政十七年换了五十余名内阁大臣结果如何?只是让朝政更加混乱而已,典型的敌人未乱自己先乱。

况且黄立极、施凤来二人并不是毫无底线的小人。魏忠贤当权时他俩虽然阿附讨好魏忠贤,但是全没有像崔呈秀等“五虎”那样丧失道德认魏做父、拼命打击异己陷害别人,而是有自己做人做官的底线,逢迎顺从但是绝不沆瀣一气疯狂为恶。

在郭可阳看来黄立极、施凤来二人正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表现。现在自己打击魏忠贤一党,此二人和魏党有过些微的牵扯,便立刻主动辞职,这么懂事的臣子自己怎么可能放他俩走。

那么在郭可阳看来什么是不成熟、不懂事的臣子呢?就是那些自诩为正直、自以为正确,满口道德大义一脸正义凛然的家伙们。这些家伙要么就是天生的犟种杠精,看到皇帝行事不符合他个人认知的地方便要大加抵制、据理力争,乃至以死相抗。

如果自己用了这样的臣子,郭可阳觉得自己就倒了大霉了。因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明末的各种矛盾已经尖锐到了极点,比如土地高度兼并、贫富极度分化、统治阶层极度腐败、运行了二百多年的卫所制、户籍制(将人分为军、民、驿、灶、医、卜、工、乐等户世袭)等尽皆朽烂,再加上一个士绅阶层极度庞大对底层人民敲骨吸髓,试问以上问题哪一个是臣子能够解决的。

郭可阳做为穿越而来的皇帝,尚且时刻告诫自己要有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的觉悟。你一个臣子既无皇帝的法统权威,更无皇帝的权力,就是把满天神佛加你身上你也改变不了历史大势,除非你谋朝篡位。

所以郭可阳看来如果自己手下是听话的、甚至是只要不给自己碍事的官僚,就是最好的了。如果自己一不小心碰到一个沽名钓誉、倚直卖名的家伙,自己就倒了血霉了。这些货除了坏事别无一用。

自己需要的是精熟听话的业务人员,不是道德楷模。需要的是能帮助自己维持朝政和官僚系统稳定运行的人。

至于革除弊端,缓和乃至解决已经极度尖锐的社会矛盾进而拯救大明危亡,那是自己这个皇帝需要做的事。这些事你让臣子去做。他做不来更做不成。袁崇焕那厮的“五年平辽”就是最好的活例子。

由此看来黄立极、施凤来是多么好的臣子啊,自己一定要和这二位好好谈谈,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让他们安心工作,继续为大明朝廷服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隋唐演义群英传手持玉玺,谁惹砸谁,老朱麻了三国:我们还没争霸呢,就改朝换代了!大明:穿越朱祁钰,带领大明走向日不落我为她们建了个国异界:从小兵开始崛起逍遥王养成记绿罗也是罗马大唐最强私生子洗尽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