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陆澄原内心深处,是想在审理周应秋一案时放些水的,能不逼的那么紧就松一些。
所以从皇帝那里受命后,他并没有急着审问周应秋。而是遵照皇帝的旨意,先选派御史同锦衣卫一起去处理周应秋的三族,将其父家母家妻家全都抄家流放,并将其在故乡的儿子孙子都押往京城。
接着又借口审查周应秋家搜出的文书信件,及梳理周应秋任吏部尚书期间提拔的官员名单,拖延时日,就这样又磨叽了七八天。
但是没奈何皇帝却逼得紧啊!
圣旨下过后的第二天,从锦衣卫和东厂就各来了一个百户协助他办案。还有一个叫王光先的小内侍,每天跟着他,说是什么做为皇帝和陆中丞之间的“联络员”,有什么事好帮忙传话。
陆澄原不是傻子,皇帝赐给他有密折令牌和密匣。有什么事自可以直接面圣或者上密折,需要个什么“联络员”,说白了就是监视自己的。
并且陆澄原也不敢确定,那两个东厂和锦衣卫的百户有没有密折上奏权。反正抄家的时候,得知林正比他和史躬盛都更早得到密折令牌和密匣时,自己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所以最后提审周应秋时,陆澄原也不敢放水,一堆人围在自己旁边看着呢!只希望周应秋这厮少咬出来几个,让自己心理压力少一些。
奈何周应秋这厮太拉稀。
一听说如果交代不干净,自己的儿孙一个都跑不掉,全要陪着他砍头,当场就吓得没了人形。
火速引着陆澄原等一干办案人员,从他家书房的墙角地砖下面,掏出了他秘藏的账本。上面清清楚楚地记着:何人、何时给他行贿多少,以求何官。
行贿账本出来后,周围人都很兴奋,只有陆澄原心里那个骂娘。周应秋你这厮卖官也就卖了,还特么的爱记账,这下好了,一个都跑不掉了。
这可能是大明朝自太祖洪武皇帝驾崩后,二百多年以来最大的一桩贪污案子了。我陆澄原何德何能,居然做为主审官破此大案啊!
拿到买官名单后,陆澄原的手和心都是抖的。虽然皇帝的旨意很明确,“要全部逮拿审理”,但是陆澄原不敢。看着那厚厚的一本行贿记录,陆澄原知道,他那日受赏赐后出宫时,与史躬盛说的话,不幸全部言中了。
此案之后,自己就会成为大明朝有史以来最大的酷吏。如果皇帝也能算成酷吏的话,那上一个就是太祖朱元璋了。办完此案,他陆澄原的酷吏之名,一定会彪炳史册流传千古!
但是陆澄原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的欲望、野心和能力都不足以承担这些。
说到底,他陆澄原就是一个江南富足人家出身的小书生,他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没想过要青史留名。而作为酷吏能青史留名者,大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他害怕!
陆澄原熟读经史,他深知自秦汉以来,酷吏绝少有好下场的。即便皇帝维护酷吏,但是因为得罪的权贵太多,也会不断地被人打击报复、诬陷谋害。
这与陆澄原向往的岁月静好,完全是两个世界。而现在在皇帝的一手安排下,自己眼看着正在向成为一名超级酷吏的方向上一路狂奔。
从周应秋家回来后,陆澄原坐在他在都察院办案的大堂上,眼睛盯着桌子上的买官名册,足足发了一刻钟的呆。
堂下站立的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陆中丞是怎么了。这可是大功啊!还不赶快下令动手抓人,怎么呆坐在那里跟傻了一样?
“不能再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了,我要赶紧停下来。我真的不是这块料,还是回乡去吧!”陆澄原心道。
在堂下众人都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陆澄原终于下定了决心,站起身来。
“此事事关重大,我要立刻进宫面圣,请示陛下!王公公,劳驾同本官一同进宫。”陆澄原对在旁边的“联络员”王光先说道。
“咱家自当听陆中丞招呼。”小内侍王光先客气地回道。
于是陆澄原持令牌来到紫禁城西华门,由奏事处值班内侍领着来到武英殿。
很快皇帝便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