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陶婉儿又把先前那个劫了他们道的带头男子,也就是那个高个青年叫到身边来,吩咐道:
“雷鸣,本公主知道你是从这里出去的,对这里很熟悉,现在你带着人去找几口锅来,给大家开火熬粥。”
“是,公主殿下!”
雷鸣正是那个高个男子,也是日后跟随陶婉儿的将领之一。
由于想要不听话插队动手打人的,都见了血,在军队和侍卫的铁血管治下,百姓们都排好了队。
再也不敢胡来。
大锅很快就准备好,能站起来的也都排好了队。
因为有了希望,百姓们都安静了下来,两眼放光的看向大锅。
陶婉儿被面具男人带下车,陶闽担忧的看向陶婉儿,陶婉儿摇摇头,示意三皇子不要说话。也示意他没事儿。
陶闽自知自己应付不来,看到陶婉儿安排的井井有条,不由得松口气。
幸而是婉儿妹妹跟着来了,否则让他自己还真的应付不来。
陶婉儿走到陈田将军身边问道:
“陈将军,这城内没有人先前没有人施粥吗?”
陈田回答道:
“回公主的话,先前倒是有几家富户施粥,可惜,青县灾民越来越多,而且,有些不是灾民的本县人,也趁火打劫,抢灾民的粥吃,富户们很快就都坚持不住了,现在家家都紧闭门户,不愿意再救助灾民!”
就在这时,陶婉儿余光瞅到,面具男人居然在地上抓了一把沙子,丢在了锅中。
陶婉儿顿感惊讶。
这时就听长队中有人动乱,大骂道:
“你们不是来救援的吗?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居然在粥里掺沙子,你们还让不让人吃了?”
听到陈田的话,再听长队里灾民的谩骂,此人如此中气十足,看来就是鱼目混珠之人。当下也就猜到面具男人为何这般的做了。当真是个聪明人,这点儿她都没想到,没想到名字先生先想到了。
陶婉儿想到此处,便开口道:
“本公主熬粥,是给它真正需要的人的,若是真正的难民,饿了几天,哪怕是粥里面放再多的土,也是能吃下去的,尔等中气十足,面对食物挑三拣四,可见是想占便宜之人,现下你们离去,本公主可以不作计较,否则,本公主不介意再杀一批人!”
听到陶婉儿出口威胁,看到侍卫们拔刀,那些混在人群中想要占便宜的人都乖乖的离开。
但也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成全了真正挨饿的人,而得罪了一批人,这也就给想要挑唆之人留下了借口,也为后来的刺杀事件埋下了隐患。
当然,陶婉儿现在可无暇顾及这些。面具男人看到陶婉儿这么快就了解到自己的意图,而且还帮着自己说话,面具下的嘴角微微上扬,低声道:
“不愧是我看上的人,就是聪明!”
陶婉儿在面具男人欣赏的眼神中,已经拿起了捅和碗,并招呼丫鬟们一同去给饿的起不来身的人送粥了。
陶婉儿穿出人群,看到一棵大树旁,一个小丫头在轻轻摇晃着自己的母亲,饥饿的他,已经无力说话,只能大滴大滴的掉眼泪,而她的母亲紧闭双眼,脸色灰白,毫无血色。
陶婉儿走了上去,开口轻声说道:
“小妹妹,来,喝点粥吧!”
小丫头抬起头来,看看陶婉儿,看看陶婉儿手里的粥,不自主的做了一个吞咽的动作。但还是艰难而沙哑的说道:
“ 娘亲,给娘亲”
陶婉儿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于是说道:
“大姐,你也喝点粥吧!”
可是孩子的母亲并没有反应,面具男人不知何时又来到她的身边,在耳边说道:
“公主,她已经死了!”
陶婉儿闻言,下意识的探了探女人的鼻息,果真如面具男人所说。
陶婉儿眼中露出一丝悲切,自责的道:
“都怪我,是我来晚了!”
面具男人安慰道:
“公主莫要自责,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我曾听说,你为了筹集物资,走遍了汴京城中各大药铺,走访了太子府,请求太子出面救助。
在路途中,娇贵如你,更是一声不吭,咬紧牙关,加紧赶路,为了赶时间,甚至放弃了平坦的大路,跋山涉水而来,百姓们会感激你,知道你的好的。”
陶婉儿含泪的望向小女孩,说道:
“乖,小妹妹,来喝点粥,你娘亲她已经上天了,她在天上看着你,希望你能好起来。”
在陶婉儿的引导下,小女孩终于吃了些粥,并被陶婉儿安排在了马车上。
随着陶婉儿发放的粥越来越多,心情也就越来越沉重。
本以为带过来的粮食足够了,可是现在看来还是杯水车薪。
看来还得飞鸽传书于父皇,让他们加紧送粮食过来才是。
看着陶婉儿刚刚歇会儿,在锤着背,眼睛在看向粮草,面具男人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道:
“让皇城送粮食来,路途太过遥远,一来一回又得等上十日,这还不算筹集的时间,其实,不论是这青县,还是冯翊郡,都是盛产粮食之地,只不过冯翊郡的粮食已经不能吃了,但若是能得到青县的粮食,那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