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一思忖,心想还是推却此事也罢,节外生枝向来不是高进的性子。
高进正踌躇着怎样婉拒,高旭却在一旁直言快语道:“成!猎了皮子交货时,再付一枚金饼子。”
卞总管闻言一笑,“爽快!有了皮子便去乌泥镇东街寻田家商号便可,届时自会有掌柜管事支付另一半酬金。不过……若是开春前无法交货,可是要收悔约罚金的!”
说罢也不管高进愕然的神情,扭头便向驿馆外招呼了一声。
一干劲装仆役鱼贯而入,轻手轻脚、秩序井然地将皮货及鹿角抬至馆外,街边竟有辆马车一直静静等候着。
高旭这时却不顾高进的眼神示意,显得并不担心。
眼见货物搬空,在卞总管转身欲行之时,高旭突然出其不意道:“卞总管稍慢,晚生有一事顺便打听,那乌泥镇有位游徼卞协,卞总管可曾识得?”
卞总管闻言身形一顿,却头也不回地冷冷道:“不曾识得。”
说罢脚下走得匆忙,前后摆着宽大的袍袖,自顾自出了驿馆,俨然视身边的胖驿丞于无物。
“连走路姿势都如出一辙。”高旭在背后小声嘀咕道。
驿馆外,卞总管来至马车前却未登车,只是恭谨地轻叩车厢。
严丝合缝的车厢内传出一声晦涩不清的低语:“如何?”
“那少年猎户最为狡猾,至于那事物,并未松口。”卞总管轻声回应道。
“既如此,今夜勿留,总管向南,我稍后向北。”车内的声音阴沉沉传出。
“今夜……如此急迫?”卞总管闻言一怔。
二人只言片语中,仿佛那城门宵禁,形同虚设一般。
“总要试试看,便是有人知晓,又奈我何?”随着冷哼一声,车厢外一盏精致铜铃叮铃响起。
车马粼粼声中,卞总管默然俯首恭送。
驿馆内,高进正在向驿丞躬身致谢,由怀中抠搜出几十个铜钱向驿丞手中塞去。
那驿丞却连连摆手不收,口中推辞道:“这是做甚?区区小事,何足道哉。”
见驿丞也是宽厚之人,高旭拱手执礼道:“这位叔伯,敢问那襄平田氏究竟是何等人?竟如此财大气粗?”
原来方才你小子是装的,刚还说甚久仰!高进听了暗地里瞪了虎子一眼。
秦铁匠却是哑然一笑,对高旭的临机应变见怪不怪。
胖驿丞脸上却挂着怪异的表情,扭头目视卞总管一行已然走远,这才低声道:“那田氏乃襄平百年的豪门望族,不仅家大业大,还根深叶茂,其势力可谓一手遮天。这地界有句俗话,说是‘无田不平’,便是指这田氏,辽东本地大多人都知晓。”
高旭诧异道:“无田不平?此为何意?”
驿丞摇头叹气道:“别说是平民百姓,即便是那官府中人都招惹不起田氏。此话之意有二,襄平境内但凡良田,十有八九都是那田氏所占,另一层却只可意会——在辽东便没有田氏一族摆不平的事。”
“嚯!这田氏如此霸道?”高旭扬起眉头,带着些许怒极反笑。
“何止霸道,田氏家中豢养的死士就有数百人,加上私兵奴仆怕不是上千人,谁招惹得起?”
秦铁匠此时开口道:“那田氏如此势大狂妄,辽东上下竟无人能治?”
驿丞急忙摆手,压低声音道:“你等远居山中,不晓得倒也不奇怪,只是……只是这田家的金子,却没那么好拿就是,若是交不了货,受制于田家,你等还须多加小心……”
说罢驿丞显然心有余悸,转身便要离去,却被高进一把拦着,言语恳切地问道:“你我素昧平生,驿丞却是如此热心肠,我等感激不尽,不知可否再细言一二?”
那驿丞皱着眉纠结道:“几位若非我辽东义民,在下佩服之至,无论如何也不会多言。罢了,在下便再啰嗦一句,你等尚不知那俗语还有后半句,便是‘有韶不宁’——田韶,便是田氏家主。各位万万莫要提及在下多嘴。”
胖驿丞说完此话再不耽搁,略一拱手便急步走向驿馆的后宅。
屋外廊下,高旭口中念念有词:“无田不平,有韶不宁?”
驿丞的一席话,令高进手中的两枚金饼显得更为沉甸甸的,方才售出所有皮货的喜悦也随之烟消云散,此刻不免心中惴惴。
高旭见状对着阿父一笑,神态自若道:“阿父莫慌,我等不偷不抢,钱货两讫,公平合理,有甚可担心?至于那订金,一张熊皮而已。”
说罢却盯着高进手中金饼上的“田”字若有所思。
几人自进城入住此驿馆以来,短短只一顿饭的工夫,田氏便能派人寻上门来,这等消息灵通及行事风格,才是高旭真正为之惊讶的所在。
至于因一枚金饼而受制于人,高旭从不认为自己能如此被轻易拿捏。
只是,方才卞总管看似轻描淡写,“高价收购缴获物品”,才是其真正的来意吧?
若是换了财迷心窍之人,身上怀揣的那份羊皮舆图,怕不是已换了盘龙金饼?
如此看来,田氏今夜登门造访,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之举了……
襄平田氏,辽东太守,不约而同出现在望平县城内,恐怕也不是巧合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高旭伸手自高进手中取过一枚金饼,默默地掂量。
秦铁匠此时沉声道:“高兄勿忧,幼虎说得是!俺们行得正,岂怕影子斜?就算猎不到熊皮,最多将那金饼退还了。须知辽东可是公平交易、货不二价之地。不管怎的,总还有官府为民做主不是?”
高进无言,只是面色凝重地缓缓点头。怕只怕,不是熊皮这么简单……
夜幕渐渐深沉,北风此时正疾,一股风卷入屋内吹动烛火,如豆的火苗忽闪忽灭,晃的门外光影忽明忽暗,廊下门前,三人投射在院中长长的阴影被扯得扭曲而晦暗。
此时无言寂静,只闻院内落叶翻飞,沙沙作响。
(注:战国文献中提到的“一金”,即指一斤黄金,或一斤黄金所代表的初始价值——一万钱,直到汉代也是如此,东汉时金价已值五万钱。而到了西晋时,文献中所言一金的含义,则为“黄金一两”,价值在六千钱到一万钱之间,可见金价日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