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汉末乱云飞 > 第56章 心思谁人知

第56章 心思谁人知

望平县西南的辽水河畔,依山傍水之处,一间简陋朴素的草庐,孑然立在苍茫雪野中。

烈烈寒风,片片飞雪。一灯如豆,一炉炽红。

管宁与邴原促膝枯坐良久,只静静看着庐舍外浩瀚的雪景,相对默然无语。

诸人闻听乌泥镇惊变已是事发一日之后,辽东太守公孙度已开始悍然血洗世家豪门田氏,大刀阔斧清除官府中一众异己。

管宁此时面色肃然难掩晦涩,双眸饱含忧虑,心中是风波起,意难平。

所有的悲剧都事出有因,一切的苦痛看似意外,其实都是冥冥之中皆有注定。

有汉以来,朝廷在选才用人上一直延续察举、征辟制,为了改变西汉末期举官制度的日渐败坏,东汉光武帝、和帝、章帝三代帝王,相继采取了增加察举科目、下放辟除权力、限制被察举者年龄、被察举者要进行考试等革新措施。但是事与愿违,这些革新措施不仅未能阻挡察举、征辟制堕入更加腐朽的深渊,反而导致了皇亲国戚、四府九卿、州郡长吏等权贵变本加厉,增强了对察举、征辟权的垄断。

如此这般的多年积淀与经营,世家门阀这一新的权力世袭集团就登上了权势显赫的舞台。

直到东汉末期,世家门阀、名门望族在本州本郡已经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甚至连州牧、郡守能否顺利掌管一州、一郡都要仰其鼻息。辽东太守公孙度便面临如此尴尬局面,甚至连其子被县令征发为边军伍长时,也只能忍气吞声,只因该县令与其背后的世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人才、土地、百姓都被世家门阀所掌控。

自汉武帝规定“察举、征辟的对象仅限于儒生”开始,汉朝的儒学教育逐步走向兴盛,“学而优则仕”被视为当时进入主流官宦阶层的唯一正途。

发展到东汉年间,这种风气日盛,世家门阀为了巩固既得权贵地位与富可敌国的家族产业,非常看重子孙后代对五经等儒家经典的学习,结果就形成了“世代以经学入仕”的局面。

至此,察举、征辟权已完全被世家门阀所垄断,那些入仕无望的底层草根自效无门,只能通过拜世家门阀中有名望者为师的办法来获得入仕途径,而随着师徒名分的确定,他们就只能亦步亦趋,跟随世家门阀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此,东汉末期的大部分人才皆投身于各世家门阀、名门望族,助其于幕后呼风唤雨,遥控天下格局。而此时的汉祚倾危、民不聊生、纷乱四起、山河动荡,其背后的推波助澜者,正是这些冠冕堂皇的世家门阀!

而财富与权势的强大,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土地与人口的获得与掌控。世家门阀如饕餮般贪婪吞噬,只进不出。

管宁早已洞悉如此局势的弊端与隐忧,可身为春秋名相管仲的后代子嗣,他深知自己打出生伊始便烙上了世家门阀的印记。身处其中而无力改变这天下浩荡大势,反复经历失落茫然与痛苦纠结之后,只能埋首于矢志耕读教化百姓,一心面向黎民苍生,拒绝一切征辟招揽。

犹如出污泥而不染的一朵孑然白莲,幽静绽放,独善其身,顽强固执地坚守着心中一块净土,以洁身自好的不合作姿态,默默与此乱世中各类魑魅魍魉粉墨登场的世家门阀相抗争。

正因如此,才会在那个雪夜中,被高旭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念念不厌,孜孜不倦。”触动心扉而潸然泪下。

将视线从雪原收回,望着对面出生于贫民草根阶层的好友邴原,管宁缓缓摇头,沉重地喟然一叹道:“自取灭亡矣!”

邴原身为多年亲近密友,对管宁的感慨心中如明镜也似。究竟是谁自取灭亡?且看看现在太守公孙度正向着谁人挥举着屠刀!世家门阀的肆意妄为、贪得无厌、桀骜不驯,终致招来了强权人物的猛烈反弹与血腥报复!

可是根深势大的世家门阀又岂会坐以待毙?存亡断续之际,必然做殊死一搏。而身处惊涛骇浪中心的高旭,又当如何?

邴原忧心忡忡道:“不知启明……能否逃过此劫?”

管宁痛苦地闭上双眼,对此爱徒,方才他甚至都没有敢去设想,因为他太了解世家豪门睚眦必报的家风做派,脑海中高旭青春昂扬、意气风发的形象,此时愈发的清晰而生动,那日临别赋诗一首赠与自己的场景,现在想起不由心生悱恻。

这时草庐外“咯吱咯吱”的踏雪声传来,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形出现在草庐狭小的入口处,太史慈满身披雪行色匆匆,探身看着草庐内于芦席上端坐的二人急切道:“二位先生,打听清楚了,启明身负重伤下落不明。田家先是设计袭杀,再于狱中勾结灭口,后于乌泥镇伎馆内设伏!启明为军中劲弩所伤……”

见管宁与邴原闻之大惊失色,太史慈躬身抱拳道:“二位先生勿忧,我这便赶往乌泥镇查探究竟,无论怎样也助启明渡此难关!但有所获,即报二位先生得知。”说罢颔首致意后急匆匆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漫天飞雪之中。

-----------------

北风呼号,万里雪飘,天地之间一片混沌。

望平县城内,县衙衙署后院,残枝覆雪,芙蓉落尽。

温煦如春的闺房之内,此刻佳人如玉,心如雪纷飞,孤影对窗棂。

望着痴坐半日不声不响不动身,只手托香腮凝望窗外飘雪的公孙菡,侧后静静侍立的两名娇俏小丫鬟无声地对视一眼。

见屋内光线渐为昏暗,一个有着双灵动大眼睛的丫鬟走上前去,轻巧伶俐地在窗前点燃一支蜡烛,罩上如雾轻纱于鎏金铜灯台之上,大眼睛偷偷儿瞟了眼公孙菡不为所动的面色,又悄无声息退了下去,只对另一个小丫鬟无奈摇摇头。

那日为公孙菡任性一语所惊,为防止公孙菡当真任性做出糊涂事来,置自身安危于不顾铤而走险,公孙林氏不知从哪儿严挑细选两位乖巧机灵、相貌周正的小丫鬟,年纪稍幼于公孙菡,一称萼儿,一称苹儿,吩咐二人朝夕守着公孙菡形影相随,便是晚间也一人歇息一人值夜,寸步不离。

自今晨心不在焉进了几口汤食之后,直至落雪时分已近黄昏,公孙菡依然滴水未沾,只于闺房之内写了一幅字,却是高旭所作“风雪夜归人”那首诗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国刘修传李峰的回忆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殷红雪白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残唐桃源传我在阴司996醉僧怀素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征服者在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