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杨滔没有完全明白,于是刘总继续说道:“上一次是郝奇和黄总分别负责,那这次就一个人负责;上次各家供应商是分开沟通,那这次就统一沟通;上一次选型过程没有标准和规范,那这次就统一标准和规范。我管它叫阳光选型,什么事都放到阳光下来嘛,没那么复杂。”
杨滔听刘总这么一说,心想看来这位刘总也是个老江湖啊,想必是在王董事长身边多年的缘故了吧。
“好一个“阳光选型”,这一下就把上一次选型全盘否定掉了。要知道,上一次选型华富软件是占优势的,这如果全部否定,就要全部从头再来了。”杨滔心中想着。
按照刘总的说法,会有一个人统一负责,这个人极有可能就是面前这位刘总,那郝奇和黄总是什么角色呢?
供应商统一沟通,意味着不再单独安排某一家供应商的沟通了,这对形成差异化的优势可不是十分不利的。大家在一起沟通,对对方的沟通内容都十分清楚,如何形成差异化?
选型过程制定一套标准和规范,大家都按照这个规范来开展工作,给供应商发挥的空间就极小了,说的夸张一点,约个人单独见个面都得看有没有这个规范和标准,这么下去,客户关系怎么做?
“阳光选型”可真是不简单啊。
“听您这么一说,我觉得‘阳光选型’真的是一种特别好的方式。一切都在阳光下,大家就都简单了,看谁有实力,能把事情做好。”杨滔回应道。
“是啊,就是这个意思。”刘总见杨滔这么认同,得意的答道。
“只是选型是个典型的项目型的工作,您刚刚提到的标准和规范就显得特别重要,不知道这部分目前有没有具体的要求?”杨滔明白,所谓的“阳光选型”看似公平公正,实际上仍然是存在操作的空间的,关键在于这里面的标准和规范。
名义上的标准和规范是对普通供应商的,对特殊供应商,自然有办法既能符合这些标准和规范,又能超越这些标准和规范,关键之处在于两点,首先是标准和规范的设定,要显示出公平,不被质疑;其次是有关键决策人的强里支持,让己方能够超越标准和规范行事。
可是,如果没有关键决策人强力支持,一家普通供应商也只能按标准和规范行事,那就早早的被对手框在了牢笼之内了。
“这部分信息部正在讨论,很快会出来的,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标准规范出来之后,对所有的供应商都是一视同仁的。”刘总说道。
杨滔嘴上答应着,心中快速思考,看来目前还没有正式成文的东西出来,正是施加影响的时机。关键人方面,不清楚郝奇现在的决策地位到底如何?
“这次刘总您来负责选型,以前郝总和黄总还参与吗?”杨滔问道。
“当然要参与,而且定哪家也是他们说了算的。我是监察部们,监督而已嘛,选型过程我来跑跑腿,具体的评定和选择还是郝奇、黄总,当然最终还是我们王董事长审批。”刘总说道。
这么说来,郝奇的决策力在这个项目上并没有被削弱。“那么好办多了!不过面前这位刘总也至关重要。”杨滔心想。
“刘总您太谦虚了,选型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情。我们一定会配合好您的,请您放心。”杨滔再一次表达了态度。刘总似乎对杨滔的表态也很满意,二人说好后续有什么事都可以马上沟通。
杨滔觉得今天和刘总的见面非常重要,对判断彩云集团项目的情况有了更好的认识,主要有三点,第一,彩云集团项目重启了,由监察部刘总负责牵头,郝奇和黄总仍然会决定选择哪一家,郝奇的影响力要好好利用。第二,刘总应该还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要开展一些工作,增进关系。第三,那份正在制定的选型标准和规范,需要尽快去影响。
做好了这三点,“阳光选型”也能让华富软件赢下这个项目。
杨滔联系了郝奇,把今天和刘总沟通的一些情况告诉了郝奇,当然没有说自己试探郝奇决策地位的事。然后,杨滔请郝奇关注信息部正在制定的那份选型标准和规范。
杨滔也听说了彩云集团新来的那位信息总监,正是北方佳灵集团的何峰,这位何总当时可是没有真心帮华富软件的,这次也不能对他寄予希望。
郝奇答应了,并且很快就找了何峰,拿到了何峰准备的初稿,然后转交给了杨滔。杨滔在初稿上提出了修改的建议。郝奇把修改的建议又悉数反馈给了何峰,叮嘱何峰这次选型要紧紧围绕这个标准规范来开展。
何峰自然明白郝奇的意思,想到陈轩告诉自己要“两不相帮”。于是何峰主动将这份选型标准规范拿给了黄总,请黄总提提意见。黄总也很快反馈了自己的看法。
这下何峰心中踏实了一些,心想还好郝奇找自己要了这份文件,否则自己别说“两不相帮”了,就彻底成了“两边得罪”了。
这份文件很快在彩云集团正式发文。它将成为以后彩云集团所有信息化项目选型的标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