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妈真厉害!”吃着方丽华给大家带来的在县城里很少见道的玛瑙葡萄,潘芳芳夸道——方丽华和潘芳芳小学就是同学。
“那是,我爸妈是蛮厉害的,但是你们的爸妈也不差啊!潘芳芳,你爸爸是小学的校长,妈妈是对面中学的老师。莫菲,你家开的酒店是整个县城档次最高的酒店了吧?以后我有了男朋友,我和我男朋友过去住宿,你要给我们免单啊!还有你李琳,你爸妈在县委什么部里面的,以后我有事找你,你要记得叫你爸妈帮忙啊!”方丽华笑嘻嘻地说。
之后,方丽华,潘芳芳,莫菲和李琳在笑,而来自乡下的曹飞扬,许晓慧和方芸则没有出声,一场好好的葡萄盛宴,就此把家住县城的孩子和来自农村的孩子无形中分成了两派。
之后,家住县城的孩子一到周末就各玩各的,因为她们独立,自信。而来自农村的孩子一旦需要外出办事都喜欢叫上自己的伙伴,因为他们对县城不熟,加上骨子里有些自卑,人多让他们外出更有安全感,哪怕只是外出剪个头发,或是补个衣服。
但真正让曹飞扬疏远她的同桌方丽华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在英语课上,方丽华对她的态度。
来自农村,小学时只学过26个英文字母的曹飞扬一开始完全听不懂英语课,因为学校要求英语老师全程要用英语授课,而老师照做了,但和曹飞扬一样之前从未学过英语的学生完全听不懂。
因为听不懂老师的意思,也不知道接下来老师要求大家做什么,所以曹飞扬只好向方丽华求助。
然而,当曹飞扬小声地询问方丽华,接下来要做什么时,方丽华却只是轻蔑一笑,并未回答。
曹飞扬无奈只能通过观察周围同学的反应来推测老师的意思。可是,有时曹飞扬也会猜错。当曹飞扬猜错时,方丽华不仅没有及时纠正,反而怂恿周围的同学一起来看曹飞扬的笑话。
在曹飞扬的学习生涯中,除了小学一年级时因为拖欠学费被同学们嘲笑,曹飞扬从未在学校受过这种耻辱。强烈的自尊心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英语学好。
之后,尽管曹飞扬在英语课上还是听不懂,可是她也会努力去听,去理解。课间,她会在脑子中反复琢磨她在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不仅如此,每天早上和晚上,曹飞扬都会把学过的单词背上一遍又一遍。
之后的第一次英语考试,尽管曹飞扬的排名靠后,但是她超乎自己预料的考到了86分,当然此时不怎么努力学习的方丽华英语成绩还是比曹飞扬好,因为她考了94分。
再往后,班级座位重新调整,班主任周英老师把曹飞扬和家在县城的另外一名女同学王萍萍的座位调整到了一起。
周英老师为什么总是喜欢把农村的孩子和县城的孩子变为同桌呢?因为她想让农村的孩子和县城的孩子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
曹飞扬的新同桌王萍萍不似方丽华那般讲话尖酸刻薄,以嘲笑别人为乐,但她并不好相处,不仅因为王萍萍话少,还因为她重视她的发型,在曹飞扬心里已经达到了变态的程度。
因为曹飞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不管什么时候,不是在照镜子,就是在梳头。
“像王萍萍这样的人,怎么会考上县城最好的中学呢?”曹飞扬有时心里会这样想。
后来,曹飞扬才知道,对县城的孩子来说,考入这里并不难,考入学校对面的普通中学更容易,因为来自农村的他们做语数总分300的情况下,曹飞扬考275是自农村的孩子中成绩垫底的,而县城的孩子只需要考245就能够来到这里。想到自己所在的乡下,大家挤破了头,只为了争取那几个有限的名额,县城的孩子要接受更好的教学资源实在是太容易了!这让曹飞扬第一次感觉到教育存在的不公平性。
“姐姐小学时学习成绩那么好,如果姐姐是县城的孩子,那么她也一定能来到这里上学!”曹飞扬有时会忍不住这样想,“可是,没有办法,谁叫我们来自农村呢!”
最后,曹飞扬只能无奈接受,希望姐姐在明年的中考中能考到这里上高中。
也许是因为内心对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有些不满,曹飞扬之后每到课间看到王萍萍忙于梳理头就有些不满。
“就这么几根头发,有什么好梳!而且现在她的发型足够整齐了,真想不通,每天这么勤快地梳头,有什么好梳的?真烦!”曹飞扬有时会在心里埋怨道。
有时看到王萍再一次拿出了她的小梳子在认真的梳头时,曹飞扬也会忍不住去想:“如果此刻王萍的头上突然出现一只罪恶的大手,把她那刚梳好的头发搅一搅,她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应,会不会由眼前这副淑女的做派瞬间变得暴跳如雷,对着罪恶的大手破口大骂起来……”
想到王萍可能会出现的过激反应,曹飞扬有时会忍不住一个人傻笑起来,以至于有时候,曹飞扬自己都想用她的小爪子去代替那只“罪恶的大手”试一试,只不过每一次理智总是战胜了冲动,曹飞扬最终也没有向王萍伸出她的魔爪。
而曹飞扬不知道的是,其实王萍萍对来自农村的这个同桌也很不满。因为在王萍萍看来,个人形象极其重要,她在学校很少看到一个女生会像曹飞扬一样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不仅身上穿的衣服总是旧的,头发也总是乱糟糟的。
每到课间,她拿出镜子梳头,就是想要提醒她这个不注意的形象的同桌,可这同桌像个傻子似的,不仅没有领会她的有时,有时还在她梳头发时像个神经病一样傻笑,简直让人无语。
又一次,曹飞扬的傻笑引来了王萍萍的不满。这个淑女这一次终于爆发了。
“你平时梳头的时候都不照镜子的吗?我忍你很久了,但今天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是镜子,你看看你今天的发型,乱得像只鸟窝!我要是你,我压根没脸走进教室!”王萍萍十分气愤地说。
同桌的批评让曹飞扬感到很是尴尬。为了验证同桌话语的真假,曹飞扬当即向王萍萍借来了镜子。
仔细一看,曹飞扬尴尬了!原来出于对王萍萍频繁梳头行为的反感,曹飞扬每天早上走出宿舍前都刻意与王萍萍对着干。对自己的发型越来越不在意的她,后来梳头的时候干脆连镜子都不用了,三两下就把头发给扎起来了,这才导致了今天“鸟窝头”的出现。
事情的最后,当然是曹飞扬接受了王萍萍的建议,每天出门前都会把自己的头发梳理整齐,为此,曹飞扬还特意买了块镜子放在床头。
通过这件小事,曹飞扬明白了一个道理:与不同生活习惯的人打交道,相互间应抱有一颗包容的心,因为当你看别人不爽时,也许在别人心里,你也只是个奇葩。
从此,曹飞扬不再纠结于这些生活上的小事,她把更多的心思放到了学习上。因为此刻的曹飞扬在学习上已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