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贞儿之父万贵,原为青州诸城(今山东诸城)县衙里的一名“椽史”,宣德三年(公元一千四百二十八年),因为受到亲属犯法株连,丢了官,被举家发配到霸州(今河北霸县)。
是年,万贞儿出生于霸州。之前,万夫人已生了万贞儿的大哥万喜和二哥万通,两年后再生了万贞儿的弟弟万达。因为家道破落,一家六口,缺吃少穿,常常难以为继。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万贞儿虽说不上漂亮,却是行为乖巧,极讨人喜欢。到四岁那年,就已经伶牙俐齿,善于迎合人意,能够体谅父母的苦衷了。
这日,到了午饭时间,一家六口又围坐到了饭桌前。饭桌上,却只有一张面饼。这张面饼显然不足以让六个人充饥,但没办法,这已经是家里最后的唯一能够充饥的食物了。
因此,六个人中的父亲和母亲都在盘算着晚饭该怎么解决,四个小孩子则在暗中计算着自己能分到多大。
恰于这时,响起了敲门声。
唯恐被外人瞧见,父亲忙命母亲收起来,三个男孩子都两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把饼重又放回到了锅里,万贞儿则一蹦一跳地去开了门。
来人是万贵的一个在京城做官的同乡,回家探亲得知了万贵的遭遇,回京途径霸州,想过去没少受过万贵的恩惠,特意过来探望。
他乡遇故知,万贵高兴之余,免不了因为自己的境遇感到尴尬。
同乡虽曾预想过万贵的艰难,却不想他竟到了如此地步。因为知道万贵的为人,同乡也不去说破,把手里仅剩的十两银子全部留给了万贵,即要告辞。
十两银子,对万贵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雪中送炭了,完全能够称得上巨款了。
万贵哪里肯让,坚决留饭。留饭后,又带了一家人恋恋不舍地相送。
临别时,同乡突然记起一事,尝试着道:“现在朝廷正选侍女,万兄何不趁此把她送去,不仅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将来兴许会有出息也说不准。”
万贵闻言,眼前一亮:“对呀,女儿长大了早晚也是人家的人,咱这样的刑徒家属总是让人瞧之不起,现在家里人口多,生活都难以维持,倒不如送去碰碰运气,起码也能混口饭吃,如蒙得到朝廷的喜爱,咱这些年遭受的贬谪之苦,岂不要苦尽甘来?”
拿定了主意,万贵道:“好倒是千般好,只是她年岁太小,不知合不合适?”
同乡笑道:“万兄这就有所不知了,选侍女不怕小就怕大,贞儿的年龄正合适,咱看贞儿聪明伶俐乖巧,应该能够中选。”
万贵喜道:“果如此,当然求之不得,只是咱为刑徒不得擅自离开,又没有门路,可如何是好?”
同乡道:“这个无妨,就由愚弟代劳,愚弟没少受过万兄的恩惠,正当知恩图报。”
万贵嘴里道着“哪里敢”,忙不迭地就要千恩万谢,同乡忙制止了,道:“都说母子连心,万兄最好先跟嫂夫人商量了,也问问贞儿自个的意见。”
万贵道:“自然应该,就恐耽误了兄弟的行程。”
同乡道:“无妨,咱再急,也不差这一会儿,只是万兄尽量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