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一旦找到机会,怎么肯放过。
只要自己一告密,刘焉即使是高居九卿之首的太常,也难免被砍头的命运。
“我是怕皇上过于操劳,皇上刚刚会见鸿都门学的那些学生,太需要休息了!”
这句话刘焉重复了八百遍了。
这个死骗子怎么老是揪住我不放,我哪得罪他了。
刘焉百思不得其解。
鸿都门学是汉灵帝和宦官势力为了迫害士大夫阶层而培植的新势力。
鸿都门学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二月,因校址设在都城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
与太学相反,鸿都门学的学生都是士族看不起的平民子弟。
为了迫害士大夫,每个官员赴任前,需要先支付二十五年俸禄。
再大的贪官也受不了这种盘剥。
没人再肯当官,于是汉灵帝和宦官势力就开办鸿都门学,培养天下寒门子弟,准备用他们来替代士大夫阶层。
汉灵帝无意间开创了科举制度,可是科举制度真正得以实战,是唐末黄巢起义后。
黄巢起义杀光了东汉以来的所有贵族,杀光了所有世家大族,把他们连人带族谱都消灭的干干净净。
从此门阀政客就彻底被天子门生取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自黄巢大乱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自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和门第观念被彻底扫除。
此时整个士大夫阶层被汉灵帝和宦官势力迫害的走投无路。
食物链底层的百姓成了最终受害者。
终于到了半夜,董扶干脆在刘焉府里蹭饭,继续要挟。
刘焉府邸彻夜灯火通明。
酒足饭饱,两人开始了对舞。
两个为官多年、老奸巨猾的政客终于第一次口吐真言。
对舞早在周朝就流行开来,是一种古老的宴会舞蹈。
“大汉朝一两年内肯定会天下大乱!”
董扶转身经过刘焉身边时低声耳语道。
刘焉浑身一震,转身一个舞步靠近董扶。
“何出此言?”
董扶低声耳语道:
“你不是申请去交州做刺史吗?干脆别去了!”
“那怎么行?交州天高皇帝远,即使天下大乱,也能独善其身。”
刘焉有些紧张地道。
只有交州(今越南北部中部和广州一部分)能让自己远离是非。
董扶一个舞步又靠近上来,
“我这几天夜观天象,发现益州分野有天子之气,你到那肯定会大有作为!”
“闭嘴!”
刘焉浑身颤抖,赶紧捂住董扶的嘴巴。
这个董扶都八十一岁了,怎么说话这么没遮没拦的。
这句话让人听去,两人都有灭顶之灾。
“我这全是肺腑之言,刘太常不必多疑!”
董扶掏心掏肺。
其实董扶哪里看出益州有天子之气了,不过是想自己时日无多,临死前能叶落归根罢了。
董扶早看出刘焉割据称帝的野心,所以就以益州有天子之气来诱使刘焉去益州做刺史。
刘焉到益州,自己作为有功之臣,也可以让刘焉带自己去益州,从而实现叶落归根的梦想。
可两人哪里能想到,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由此开始。
“那我该怎么做?”
刘焉终于开始信任董扶。
“您只需奏明皇上,把各地刺史都换成汉室宗亲,或者是皇上的亲信,改刺史为州牧,这样天下就稳如泰山了,您再出任益州牧,就可以自己做主了。”
董扶的这个无心的话,敲响了东汉的丧钟。
诸侯割据一方,朝廷名存实亡,都是因为董扶的这个鬼主意。
刺史这个官职原来是监察性质的,相当于巡视监察组,改成州牧后就相当于州长,等于把朝廷架空了。
一个快速的转身,刘焉显得极为高兴。
这个董扶怎么句句都落在自己的心坎上。
“就这么定了,我上表去益州,你也跟着我!”
刘焉一大口酒下肚后,毅然决然地道。
董扶热泪盈眶。
叶落归根一直是自己多年来的梦想,可是朝廷总是不放自己走。
益州,汉十三州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湖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后来汉灵帝同意了刘焉去益州做刺史,并改刺史为州牧。
刺史改为州牧后,地方官随之变成军阀,黄巾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但朝政也随之失控。
可刘焉为了关门称帝,费尽心机,劳民伤财,最终一场空,全给了刘备。
就连他垂涎三尺的儿媳,最后也嫁给了刘备做夫人,生下了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