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新颖的考试模式,学子们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快的。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第一科的考试内容多集中在了所有人都熟悉的范围之内。
其中最简单的就是对四书五经中的一些文章进行默写和解读,比如有一道题目就是阐述《论语》的卫灵公篇中,孔子对如何学习知识的理解。
只要能答到孔子提过的,学习知识需要用一个基本的观念将各种要点贯穿起来,就能得分。
而稍微难一些的题目,则算是脱离了四书五经的范畴,侧重点放在了对古代文学发展的认知和背后的成因上,其中一题就是对两宋诗词发展变化的梳理。
这考的就是学子们平时的阅读量了。
至于科举中最常见的给出一句话,然后写材料作文的题目也依然存在。字数,格式也都是有要求的,即八股文的雏形。
朱雄英并不打算在当下就对这种文学形式进行革新,没那个社会基础,所以他的策略依旧是一以贯之的温水煮青蛙,八股文可以存在,可以发展,但比重不会太多。
尽管第一科考试的内容,的确是在很多学子熟悉的范畴之内,但由于对时长和流程的认知不足,一部分比较年轻的学子习惯性的打磨起了文章,最后导致时间到时还没有写完。
甚至有些学子在敲锣之后,依然没有停笔,于是整张卷子成了废卷。顿时间就引起了这些学子激烈的反应,又哭又闹,直到巡视的考官遇见后,说了一句,“后面不想再考了,就继续闹。”
这件事才算消停了。
午休时间同样是两个时辰,期间学子们会被统一带到广敬门外食用午饭和休息。在这里有一片方便金吾前卫快速集结的空地,朱雄英让毛骧组织人在这安排了免费的流水席,三菜一汤的规模不算豪华,但对于很多学子们来说已经足够丰富了。
学子们在城外用午餐,朱元璋则带着自己选出来的考官们,在礼部的大堂里一起吃上了工作餐。
好像只要当上了大老板,都会本能地将吃饭和工作天才般地结合在一起。
秉着不随便铺张的好习惯,朱元璋和大臣们吃的饭菜,跟城门外学子们吃的是一样的。这则消息在朱雄英的插手下,自然而然地被学子们知道了。顿时间就引起了一众学子对这位圣主明君的由衷赞扬。
“各位,觉得这次考试的安排怎么样?”此时这位圣主明君正一边向嘴里扒饭,一边问道。
“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没有出现什么乱子,我们礼部以后肯定要多借鉴,学习。”礼部右侍郎任亨泰,先放下了碗筷,才说道。
“学子们终究准备不足。”吴沉指出,作为朱元璋的私人顾问,他是敢说一些真话的,“臣巡视考场时,发现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的行文都十分仓促。”
“国子监的学生做得不错,他们在国子监时,经历过这种考试。”宋讷眼里透着喜意。
朱元璋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李善长自然察觉到了这位陛下的反应,于是他对自己之前做出的那个推测便更加确信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