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
对于这个时期的人而言,无法忽略的一个特色。
又叫出国热。
这么说吧...
大学里面的学生,10个里面,有9个都想出国。
当然了...
想出国是一回事,出不出得去又是另一回事。
现在所谓的出国,一般都是公费出国留学。
或者是单位组织,出国考察。
咱们先别说出国留学。
就说单位组织,出国考察。
有多少人去了国外之后,直接脱离组织,一个人偷偷黑下来。
整个社会的氛围就是如此。
张父听了张艳红的话,点了点头,感慨了一句“出去看看也好。”
张母很明显有点舍不得。
不过,张父轻轻咳嗽了一声,摇了摇头。
意思很明显,既然闺女有这个想法,咱们就别劝了。
一家三口人不说话,默默的吃着饭。
饭桌上,都是白面的馒头,炒的青菜,还有肉。
这年头,可是好东西。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吃着饭菜...
“咦?艳红,你插队的地方叫什么名字来着?是不是秦省的望岭村?”张母看着电视,忽然间,转过头,好奇的盯着闺女问道。
“嗯。”张艳红轻轻点了点头,不明白,自己的母亲,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张父也好奇的看了过来。
“看电视。”张母指了指电视。
电视中,一个衣服洗的发白,全身上下打满补丁的女孩子,头上带着一顶红星帽,正坐在池塘边柳树下低着头看书。
旁白还在故意煽情呢。
“这位,就是咱们秦省今年的理科状元,赵红霞同志,几年前,她响应国家号召,插队下场,建设美丽乡村,扎根望岭村,在这里.....”
张艳红看着电视画面中的赵红霞,也是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筷子什么时候掉地上了,都没发觉。
“这个姑娘,是秦省的理科状元,还是插队知青,了不起啊。”张父叹息一声,一脸的佩服。
插队下场,过得是什么日子,自己可是亲身体会过。
每天下地干活,累得腰酸背疼,连饭都吃饱...
没想到,这姑娘,干活的空闲时间,抽空学习,参加高考,居然还考了一个状元。
真了不起...
张母也跟着点着头,转头看向张艳红“艳红,这姑娘,是不是跟你一起插队的?你认识她么?”
张艳红看着电视画面中,那一个个镜头闪过....
有山岭,有田地,还有村头的小池塘。
本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这些熟悉的景色了,没想到,今天,居然在电视上重新看到了。
“艳红,这个赵红霞姑娘,你认识么?”张父还以为闺女没听到,重复了一遍,开口问道。
“嗯,我认识,她叫赵红霞,刚才那个镜头闪过,里面有个拿着锄头的姑娘,是孙丽娟,还有一个秦桂芝,我们都关系都挺不错的。”张艳红眼神迷离,回忆着插队下乡的点点滴滴。
张母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四个么?”
“还有一个,叫...”张艳红努力回忆着最后一个人的名字,最后那人,就是个小透明,平时也不喜欢说话,整个人怯生生的,很害羞,好像叫...
对了。
“还有一个沈晓雨。”张艳红终于想起最后那个女知青的名字了。
“你回来以后,没给她们写信么?”张父好奇的问道。
按理说,大家都是知青,在一起插队生活了这么多年。
就算是离开了望岭村,感情也不会变淡吧,总该保持联系才对。
“没有...”张艳红摇了摇头,眼神有点奇怪。
因为,就在刚才,记者同志采访村民的时候,她在里面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望岭村的村长——姜大海。
仔细说来,他还算是自己的公公呢。
阿宝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