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张家底子薄,说是八成其实也没多少,但对一辈子生活在乡下,眼界就盯着家里一亩三分地的四老太爷却不得了。
他快恨死了,这股恨意随着时间流逝,他越过生活反倒越发潦倒而愈加浓烈。
直到三老太爷娶了两房媳妇却得了一个儿子,自个又早死。而他当时时还活蹦乱跳的且生了张家元等五兄弟才总算心里舒服点。
后来,那年天下大乱,五姓村的人日子越发过不下去,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然让两房恩怨再次加深。
什么事?
李老太太和四老太爷好上了,四老太爷抛妻弃子去老三房过日子去了。
直到今日,李老太太都觉得她没做错。
毕竟乱世嘛,哪里都不太平。
她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年幼的继子,太平日子都有人欺负,何况乱世?
那是哪里都不太平。
这不,本来平常还只是听几句风凉话,她尽量忍忍大不了不出门也就是了。
到那时这招不管用。
因为就有人半夜上门强抢,能偷着东西也好,最好生米煮成熟饭,连人带家财被占了最好。
这让她往哪里躲去。
而且她还听到风声,说是村里有人看上了她家的家财,想着找人说和一下,上门来过日子。
对再找一个男人这事,李老太太没意见,本来她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要不然也不会为了过好日子头嫁就找了个鳏夫。
至于先前三老太爷去世,她为啥不再嫁反而留下来守着,那也不是她和三老太爷情比金坚,只是她心里明白,她再嫁就三回了,这世道再嫁大多数时候一回比一回低。
所以男人好找,日子过得好的男人却不好找。与其跟个破落户,吃不饱穿不暖还被旁人小看,那还不如维持原样。
至少张家这里,公婆男人都去世了,继子年龄小还得仰仗她过活,就算有个亲小叔子一家,哪有如何?平时见面都不吭声,两家跟断亲没两样。
只是如今情况特殊,由不得她不愿,但人选却不能等着外人挑。
到底再找的男人就算是上门的,既然合伙过日子那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到时万一惦记原来的家里怎么办?
或者更狠的再是个为了她家的家财,说是上门,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这可不是她小人之心,要知道为了口吃的,村里多的是争的跟乌鸡眼似的人家,连平时很多想好的人家都闹蹦了。
两人是什么时候凑到一起的,又是谁勾引谁,当时张家元等人就没弄明白,如今更是不想提了。
总之,事实就是,消息一经传出,本该引起轰动,不过那时各家各户都为了活命在想法子,谁管的了旁人的是是非非?
只苦了张家元兄弟和他们的老娘陈氏。
原本陈氏就是个性子软弱的人,被自家男人抛弃了,她感觉的天都塌了,再加上为了他们母子活命,她拼了命一样辛苦操劳,结果没几年也就早早去世。
得了,本就恨她的张家元兄弟更是恨她入骨,虽然李老太太觉得她委屈冤枉,但她改变不了别人的看法。
尤其随着张家元在县衙混的越如鱼得水,一群看她顺眼不顺眼的女人时常在她耳边嘀咕,要为母报仇之类,听的多了她心里也打鼓了。
这也是为何她后来几年不出门的原因。
也因此,她自然明白,真闹上衙门,张家元头一个就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李老太太倒是想着输人不输阵,不能被个小辈拿捏住了。可张裴氏一反常态的这么一闹腾,她心里不由打怵。
说起来,她这次为啥将王大姑叫来?
真是一颗心为了便宜闺女一家子好?
别开玩笑了,她可没忘记她当初怎么被赶出王家门的。
说白了其实是为了自个。
她自来过得惬意,不能老了老了反倒不如从前了。可有张家元这个拦路虎在,她再不情愿也只能憋屈着。
谁料风水轮流转,张知言回来了,然后她挺直腰板的机会等来了。
七房的人虽然离开老家了,但人家没忘记老家的人和事。
尤其是张家元、张知劲这一房,坏了七房多少好事?
齐丽盈心怀恨意就不说了;就张郑氏也是只记人坏不记人好的主;还有姜氏,一来丈夫已经靠不住,她不能连婆婆也得罪了,何况她对族里也隐隐有股不满——真要尽力了,何至于给她弄了个两头大?
明明她才是原配。
有仇焉能不报?
因为隔着远,七房的女人们鞭长莫及不能自己动,便来信交代了留在老家看房子的下人。
这可是立功的好机会,两个下人自然想着把事办圆满了。
但他们也有顾虑,自个人生地不熟的,且人单力薄,还是得找帮手,关键时刻这也是替罪羊。
找来找去,这个人选就是李老太太。
两边一联系上,立刻一拍即合,也就有个后来的事。
当下,李老太太颇有种些骑虎难下的感觉。
——她要就这么灰溜溜的认输,她日后在这个家里,在外面还有何脸面,还有何威信?
可硬犟下去,那两个下人只拿好话哄她,半点实际保证也没有,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