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现在就把他支走一段。
这日下午小德王欢喜得按时走了,回了王府,他还跟铁卫骑的属下兴致勃勃地练了一阵,晚上呼呼大睡了一觉,早上起来精神抖擞,让杨标叫来他封地过来的属臣好好问了一阵话,直忙到下午,才找杨标吞吞吐吐地问他今日能不能去新宅子。
杨标木着脸答了不成,且说他要是连着两日都去,那家的小娘子下次怕是见到他就要让他走了,小德王掩饰不住失望,到了晚上杨标叫他用膳他也不用,在床上拿被子裹着自己不出来,杨标劝了几句见劝不听也不劝了,把小德王半夜饿得爬起来坐他床头上跟他控诉:“你明明知道她是真心对我好。”
杨标倚在床头,回头他小主公的话:“可那是换来的。”
德王气得拍起了床铺:“那就换多点!”
杨标闭眼,“可是小主公,过头了,那位就容不下她了。”
德王瞬间呆若木鸡。
过了一会儿,他喃喃道:“可是我是他小叔叔啊。”
他们在正德宫一块儿过过日子。
“就是因着如此,”半夜被小主公闹醒的杨公公疲倦地道:“他不会让一个对您影响深切的人随意留在您的身边,您不能让那一位对那位小娘子关切太多,您知道那位小娘子,她要是被那位知道了,不说她能让您对她百依百顺这事,就是她自己的性情也会让她只有死字一途。”
“可我说过要娶她。”
“小主公,还远远没到那个时候。”杨标掀开被子,让小主公躺进来。
小德王爬了过去。
杨标脸色缓了缓,给小主公盖好被子,听了外边一阵的动静后跟他接道:“小主公啊……”
德王抬头摸了摸杨标发白的眉毛,他突然之间被他的老奴婢这一声小主公叫得鼻子发酸,他揉了揉鼻子,道了一声:“在呢。”
“奴婢老了,”杨标叹了口气,拍了拍小主公身上的被子,道:“不知道还能陪您几年,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跟您去晏城的那一天。”
“杨标,你别胡说,皇兄叫你陪我到我老的。”
杨标笑了笑,他怎么可能能活到那一天?他这样去了势早年又受过大苦的人能活到五十出头就不错了。
“奴婢去不成无妨,”杨标接着声如蚊吟:“可您不能去不成啊。”
“杨标!”
杨标闭着眼又拍了拍他,“小主公,您就是要娶王妃,那也只能娶那位定的人,您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数?”
晏城啊,大燕朝最富有最要紧的边塞城邦,那是他们家小主公的,是先帝赐给他最宝贝的小弟弟的,可当今那位会像他父皇那样放心他的小王叔吗?
也许他会放心,但小主公的王妃和娘家只能是他的人,他得握住他小王叔的命脉,把他小王叔的下一代也拿捏在手里了,才会放心放他去晏城。
杨标的话让德王沉默了下来,他睁着眼看着床顶,过了半晌,他看着床顶悠悠地叹了口气,问杨标道:“杨标,皇兄怎么就不在了呢?”
他要是在多好啊,他会道康康你想娶谁就娶谁,皇兄给你作主。
杨标伸手轻抚上他的眼,叹道:“小主公,夜深了,睡罢。”
这厢宋小五连着几天都没见到熊孩子,中途杨标过来了一趟,她好好跟他聊了聊,紧接着三四天都没有这群人的身影,宋小五觉得这种波澜不惊的日子才是她想过的。
宋韧是好一阵儿都没见到有什么动静,越家那边那位叫越连的也没有跟二郎再有什么来往,也没有什么责怪之意,这些情况让他松了一大口气。
宋大人初初进都,对什么都提防得很,可谓是草木皆兵,就怕一不小心走错了路,害到了全家与儿郎们的前程。
他之前还因小女儿对那位小王爷无意之事有些惆怅,等回过神来他更多的是庆幸,那样的人家,绝不是他家能攀附的,也不是他家小娘子能进去的地方。
他家小娘子还是适合在他们宋家被他们宋家一家大小老少团团护住的好,出去了她未必会活得像如今这般自在。
宋小五觉得宋爹还挺有觉悟,就是胆子小了点,容易被吓到,不过这确实是宋家底气不足所造成,像她这样可称是猖狂地对待那熊孩子和他那家长的态度,那才叫狂妄无度。
一个家要是都像她这样,那就完蛋了。
六月底燕都的天气热得让人静坐都挥汗如雨,宋韧给儿郎们从书院告假,宋家四个儿郎从此就在家中准备赴考之事了,这把宋张氏紧张得团团转,每日一大早就起来操心起他们的伙食,连走路都轻手轻脚跟做贼似的,生怕扰了他们读书。
宋家四郎他们也是紧张至极,尤其是宋大郎紧张得就差悬梁刺股了,半夜非得他爹去掐了他房间的灯火他才睡觉。
宋小五这时也从她爹那边听说了,他们家大萝卜条等着考上了秀才去跟那应家的小娘子提亲把人娶过来,要不然,他得跟应家的人走,虽说不是入赘,但得按应家的安排去应家那边成亲,也得在应家那边安宅子,住在应大人和应夫人身边。
这说来不是入赘,往后孩子也不改姓,但这也跟入赘差不多了,宋小五从宋爹嘴里听这事的时候,见宋爹气得白眼乱飞,也觉得大萝卜条为着攀上应家还真是敢不计代价。
不过他也聪明就是,这时候把真相说出来,宋爹跟她就是想抽他一顿,也只能等他考完再说。
宋家四个萝卜条当中,要说最不紧张的就是四郎兴祖了,宋小五估摸着这小萝卜条可能是四兄弟当中能考得最好的,因着他心无旁骛,是最能把书院的夫子教的那一套融会贯彻之人。
鸣鼎书院坐堂的夫子不是有名的学儒,就是燕朝开科以来考取过功名的学士,他们教的东西只要领会了,应考还是能成的,这一阵他们家的老先生那可是为了他们请了不少同仁帮他们补课,宋家送出去的小礼加起来可算是不少了,宋小五为此还把赔杯子的那一百两银票塞给了宋爹贴补家用,要不莫婶出去买肉,又得跟人杀半天价只为多得一根骨头。